超速致富者應具備的思想與信念(1 / 3)

超速致富者應具備的思想與信念

我們麵臨一個思考與總結、比較與選擇的關口。

在即將過去的20世紀,我們經曆了一個技術生產力從入手的延伸發展為人腦的延伸的革命。人們苦苦地思索了一個世紀,終於懂得,不斷增加的社會財富,來源於信息和人類知識的不斷積累。仿佛是在一夜之間,物質文明的象征已從大煙囪、汽車轉換到了計算機、互聯網絡。

伴隨著信息化浪潮滾滾而來,漫漫全球,一股無形的力量正改變著人類社會。

自從世界經濟的主體進入後工業社會時代,臨近信息時代的知識經濟的門檻,經濟發展出現了一係列新特點,傳統經濟學的有限經濟增長理論,如70年代的經濟增長極限論、古典經濟學的收益遞減論以及危機論、衰退論等稀缺經濟理論,不再能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新特點和新趨勢作出科學的解釋和預測。

特別是一些像微軟公司、網景公司等公司的崛起更像是在嘲笑以大投資、大批量、高勞動生產率為基本特征的工業化時代,曾經榮耀一時的鋼鐵、汽車等大產業在其麵前失去了光彩,電腦和網絡正在改造全部產業及其產品。這標誌著知識生產率正在逐步駕馭和取代勞動生產率,成為更多價值的創造者,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舞台的核心力量。

“速度”也許是這個時代最明顯的特征。速度不但隻體現在傳遞與交流上,甚至也體現在人們財富的積累上。工業時代,造就一個億萬富翁,可能需要幾十年、幾代人的苦心經營,但現在你生逢信息時代,你不必再苦苦等待,也許就在一夜之間,你就能身價億萬。

速成富豪新理念

世界上沒有天生的天才個人和民族,隻有後天拚搏奮鬥崛起的天才個人和民族。20世紀即將結束,21世紀的曙光是知識的曙光,因此,我們麵對知識經濟時代,應該自豪地說:“這是我們擁有的時代。”知識不再被愚昧踐踏,知識像金子一樣,終於放射出其耀眼的光芒。

一位速成富豪曾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我感受到現代商界最有前途的是知識分子,而不是改革初期占盡天時地利的漁民、農民和一些個體戶。知識分子在改革向深層次發展的今天,有了用武之地。一代新型的商界人物從知識分子階層中產生。以前的那些個體戶,他們沒有什麼文化,沒有深厚的功底,就是說沒有什麼後勁,他們隻是憑著天時地利和膽子大敢於闖而已。知識分子下海晚點,他們不僅是有以前的個體戶的創業品質,更具有一種創富的新理念。一旦幹起來,增長速度是最快的,也是最能上規模的,符合社會發展的大趨勢。”

的確,知識越來越受到重視,時代造就出一批知識經濟化的高智慧大師。這些大師,是迅速致富的大師,因為他們有新的財富理念。他們的存在,推動人類社會邁向一個嶄新的時代。

1.超速致富定律

定律一:在本行業萌芽或初興期介入,並在該行業的成熟期前兌現。

定律二:在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起飛之初,百業俱興中出現了眾多空檔,而此時經濟立法等遊戲規則尚未出台,能夠敏銳地抓住這些空檔,並且利用法律出台前的這一段時間差,是閃電致富的又一捷徑。

定律三:最容易閃電致富的行業與時機,其一是新興行業,其二是國家對某一壟斷行業開放的初期。

定律四:社會轉型和社會革命時期,是閃電致富的最佳時期。信息時代的知識經濟就是我們正在或者即將麵臨的最佳時期。

定律五:知識附加值越高的產品,越容易使人閃電致富。

2.速成富豪對你說

“我無意嚐試和參與某些全國性的大潮流。”

這是投資奇才巴菲特含義深遠的名言。

這裏,所謂的“某些全國性的大潮流”似乎並不難理解,因為這種“大潮流”不僅發生在國外,在國內,蘭草、狗市、股市、房地產市場都曾為我們作了演示。你我說不定也曾被某種“大潮流”裹挾其中,癡迷於忘我的境地。

中國億萬富豪,深圳萬科公司老板王石認為:“追求高額利潤對企業的殺傷力是很大的。……因為你培養出的隊伍學會投機了,正常生意卻不會做。”這是對“某些全國性的大潮流”的清醒認識和警覺。

道理很明顯,因為某個行業一旦稱得上“全國性的大潮流”,那麼該行業必定至少已經步入了成熟期,甚至就是衰落期。這與超速致富定律的判斷是不謀而合的。

各行各業發展中的每個階段,都有其十分明顯的共性:

(1)萌芽期:有人把這個階段比喻為新婚婦女剛剛拿到懷孕的化驗報告,還不知自己肚子裏到底是兒是女,更無法預測尚在腹中的胎兒日後將是億萬富翁,或是街上的混混。從行業發展來看,這一階段大多數人對此行業漠不關心,甚至反應麻木,行業的發展前景更是一片模糊,利害難卜。隻有具有行業領袖級的人物,才會有敏銳的嗅覺,會像獵犬一樣嗅出未來該行業如日中天的希望與輝煌。

(2)初興期:已經有小部分人知道這個行當,並開始小心翼翼地介入,更多的人隻是參加一下議論,並沒有真心要介入的意思。

(3)成長期:這個時期的初始階段,約有三成的人會介入,並且使此行業初顯繁榮。中國90年代初的大陸股市就屬於這種初始階段,此時股市呈現出較為強勁的買方市場,行情開始啟動。在此行業可以賺錢的消息的流傳中,不斷有人加入進來。

(4)成熟期:此時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此行能賺大錢,正如華爾街證券業的名言那樣,當擦皮鞋的都入市時,那就離大跌不遠了。比較典型的說法有:“買股必賺”、“買地必賺”、“買狗必賺”等等。近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保健品、BP機等諸多行業的出現與發展,無不是股市的翻版。

(5)當一個市場迅速達到瘋狂狀態時,就離衰落期不遠了。我們從國內的股市、房地產市場隨之而來的蕭條,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具有敏銳嗅覺的富豪正是在某一行業的萌芽或初興期進入該行業,從而迅速致富。李嘉誠就是這樣發家的。

《李嘉誠傳》是對他這樣評價的:“在香港經濟迅猛發展且又變化莫測的四十年中,能夠經得起大風暴,又獨具判斷能力的成功人士,自然首推李嘉誠。很多企業界的傑出人士都稱道並且十分羨慕李嘉誠料事如神的獨到眼光。他總是能夠運用他準確、銳利的洞察力,總能比同時期、同行業的人棋先一籌。”

李嘉誠的“第一桶金”是做塑膠花生意得來的。

本世紀50年代中期,李嘉誠開始生產暢銷歐洲的塑膠花。當時,塑膠花製造業興旺發達的香港,正在經曆一個經濟的起飛時期,而歐洲市場也剛剛興起了塑膠花的熱潮。

而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則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塑膠花製造基地。就在生意如火如荼之際,李嘉誠看到香港幾乎每一個公眾場所、辦公室、乃至第一個家庭,所有裝飾都離不開塑膠花,甚至成為親友之間送禮佳品。這些繁雜的塑膠花裝配工作被很多家庭視為副業,人們都踴躍參加製作,香港幾乎成了塑膠花的海洋。於是李嘉誠馬上決定轉軌,減少塑膠花生產線。

一切正如他所料起的那樣,1964年以後,塑膠花開始走下坡路。

李嘉誠的成功在於他在塑膠花的初興期介入,而在其成熟期離開。可以形象地說,李嘉誠吃掉了塑膠花業成長期的整個大浪。他從此一項賺來了數千萬港幣,完成了自己的閃電致富,掘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成為他走向商場的立身之本。

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但信息時代的來臨,憑電腦發達的人,他們的財富的增長速度和擁有財富之巨都是令人咋舌的。

第一代電腦人,如沃森父子及王安,花了三十多年的時間才建立起首富的地位,但第二代電腦人隻花了幾年的時間,擁有的財富卻遠遠超過沃森及王安了。現在的電腦人的致富速度便是超速致富的最成功的例子之一。

信息已經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無孔不入,它的觸角已經延伸到了人類的每一個領域。在信息時代,我們正麵臨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迫切的機會。我們沒有理由浪費那些稍縱即逝的機會。抓住它,你也能創造超越你想象的奇跡。

矽穀是信息時代閃電致富的最好的參照。在這樣一個高度信息化的土地上,它的子民們是用頭腦、用知識在致富,而不是肌肉。

對個人來說,社會轉型中,到處都有機會,但又可能時時失去機會。

在這樣一個新的時代與經濟模式下,稍一遲鈍,即使你閑坐家中,你的財富也可能在瞬間中轉移到別人那裏;把握機遇,同樣是坐在家中,談笑間餡餅就可能從天而降。大規模財富的轉移,即使在它最瘋狂、最混亂的時刻,也必有它內在的規律,這全看你能否把握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