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症篇
什麼是神經症
今天,神經官能症病(或神經症)這一個詞彙,經常被使用,但它真正代表什麼意義呢?要用一句話為它下個定義是有困難的。但簡單說來,神經官能症就是“由於欲求不滿、抑壓、強度的不安定感所產生的情緒緊張,而衍生的不適應症狀”。
這種不適應症狀,並不是由頭部外傷、酒精中毒、麻藥中毒等等腦髓或神經組織受到破壞而產生。也就是說,在生理上沒有問題,而是機能上的障礙。隨之,頭腦變得奇怪,作出常人無法理解的言行。精神病患者喪失了“自己生病了”的意識及批判,神經官能症患者,則是過度意識到自己的病態。
在中國,神經症的病名曾引起不少人的誤解與恐懼。有的人把它與“神經病”混為一淡。
“神經病”是指人體內神經係統受損後產生的疾病。這些器官的受損有一定的規律性,主要呈現感覺和運動方麵的改變,如感覺過敏、疼痛或麻木,但精神上沒有異常,不出現思維、情感和行為的破裂或紊亂。常見的神經病有坐骨神經痛,癲癇等。神經症”主要是由心理、社會因素導致產生的一類心理疾病,神經係統沒有病變,它的預後一般比神經病、精神病要好。
神經症與精神病也不是一回事。“精神病”是由於大腦機能紊亂,往往表現在人的精神活動的障礙,如感覺、知覺、運動方麵的障礙是不按神經分布的,有別於神經病。如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精神病、老年性精神病,表現為精神失常。雖然有些神經病的患者,也可能有精神病狀(如腦萎縮產生的記憶困難),但這部分疾病,治療仍以治神經病為主。而絕大部分的各種精神病,治療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明顯的神經細胞或纖維的形態學上的改變。
說到底,神經症是一組功能性疾病,包括神經衰弱、癔症、強迫症、抑鬱性症、疑病症、恐懼症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大腦皮層功能發生暫時的、可逆性的紊亂,神經係統檢查及輔助檢查無異常。然而它們又有各自的特征,如神經衰弱容易興奮也容易疲勞的精神變化;癔症的發作性情感爆發或某係統、器官的功能突然障礙;強迫症的無法自控的思維或行為;焦慮症的煩躁不安、緊張焦慮;抑鬱性神經症的多愁善感、抑鬱不安;恐怖症的杞人憂天、無可名狀的恐懼;疑病症的多疑善慮,老是猜疑自己被人欺騙,或要遭遇到不測。為什麼會有這些特征呢?因為大腦是各係統、各器官活動的指揮者,又是思維活動的物質基礎,其功能的複雜性決定了症狀的多樣性。
據資料顯示,我國神經症的患者有2000多萬人,並有逐漸增加的趨勢。盡管這是與社會進步、社會發展相伴隨而生的“文明病”,但是我們切不可忽略這個文明外衣包裹下的心靈之結症。當我們歡欣鼓舞地跨入21世紀,我們更有理由活得健康和快樂。
疑病性神經症
病因和發病機理:
1.心理社會因素:人際交往失敗,婚姻變故,子女離別後感到孤獨,生活的穩定性受到影響,缺乏安全感等均可作為發病的誘因。有一部分病人是醫源性的,如醫生不恰當的語言、態度或行為引起患者的疑慮。若醫生對病情難以做出確切的診斷,反複給病人作檢查,則造成患者懷疑患有某種疾病的觀念。也有因軀體得病後通過自我暗示或聯想而疑病者。
2.人格特征:易感素質是重要的發病基礎,其特征為敏感、多疑、主觀、固執、謹小慎微或對軀體過分關注,凡事要求十全十美。部分男性患者病前有強迫人格,女性則有癔病性格特征。
臨床表現:
1.心理障礙它的表現分為兩種形式:一為疑病感覺即表現為對某軀體部位的敏感性增加,進而疑病或者是過分關注,而患者對病情的描述卻含糊不清,部位也不恒定;二為疑病觀念即表現為患者認為患有某種疾病描述形象逼真生動具體。但有時自己也確信這些疾病並不存在,但仍要求各種檢查。盡管檢查正常,醫生的詳細解釋也不能消除其疑病的信念,仍認為檢查可能有失誤,由此擔心憂慮、惶惶不安、焦慮苦惱並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
2.疼痛這是最常見的症狀,約2/3患者有疼痛症狀,常見部位是頭、腰、骼窩。但常描述不清,也查不到陽性體征,伴有失眠、焦慮和抑鬱症狀。患者四處求醫毫無結果,最後才來到精神科診治。
3.軀體病狀表現多樣,多涉及身體許多部位,以腹、胸、頸和頭部為多,病人訴說的軀體症狀有分散而模糊和明確而細致相結合的特征。如:訴述胃部膨脹隱痛,胃蠕動緩慢,幽門梗阻,食物難以通過,因此病人自己得出結論患了"胃癌"。疑病症病人對一般人所覺察不到的內髒活動,如心跳或軀體微不足道的疼痛、酸脹都很敏感,並對鼻腔分泌物、糞便帶黏、淋巴結腫大都特別關切,認為是病症的來源。
4.病程和預後急性起病者,預後好。如在抑鬱性神經症和焦慮症基礎上伴有疑病症,則預後良好。病程兩年以上者,預後較差。由於患者具有疑病性格,敏感多疑,對軀體過分關注,使疾病呈慢性遷延過程。
專家提示:
疑病症是較為難治疾病之一。通常采用認知療法及暗示性療法,合並應用抗焦慮及抗抑鬱藥物,可減輕部分症狀。
神經衰弱
病因:
人類中樞神經係統的活動,在機體各項活動中起主導作用。而大腦皮質的神經細胞具有相當高的耐受性,一般情況下並不容易引起神經衰弱或衰竭。在緊張的腦力勞動之後,雖然產生了疲勞,但稍事休憩或睡眠後就可以恢複,但是,強烈緊張狀態的神經活動,一旦超越耐受極限,就可能產生神經衰弱。
發病機理:
神經衰弱主要是各種原因造成大腦皮質內抑製過程的弱化。因為內抑製過程在人類種族的發展和個體發生上興奮過程發生的晚,因而是比較脆弱的,在高級神經活動過度緊張甚至失調或伴有其他有害因素時(如;軀體其他疾病),它不僅容易受到損害,而且常常最先受到損害,表現為興奮過程相對亢進即神經衰弱的早期階段。此時,病人的自製能力減低,一些平時能夠控製不該流露出的情緒及情感反應會失控表現出來,如;易激惹、不穩定。興奮性釋放增加了神經細胞能量的消耗,而且,使高級神經活動的興奮--抑製規律紊亂。另外,由於內抑製過程的減弱,又使神經細胞恢複能力減低,造成神經細胞能量減少和衰竭性增高。所以,臨床上病人易興奮,衰竭的也就快。
症狀體症
1.易興奮、易激惹。2.腦力易疲乏,如看書學習稍久,則感頭脹、頭昏;注意力不集中。3.頭痛、部位不固定。4.睡眠障礙,多為入睡困難,早醒,或醒後不易再入睡,多惡夢。5.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可心動過速、出汗、厭食、便秘、腹瀉、月經失調、早泄。6.繼發性疑病觀念。
診斷依據
1.存在導致腦功能活動過度緊張的社會心理因素。2.具有易感素質或性格特點。3.臨床症狀以易興奮,腦力易疲乏,頭痛,睡眠障礙,繼發焦慮等。4.病程至少3個月,具有反複波動或遷延的特點,病情每次波動多與精神因素有關。5.全麵體格檢查,包括神經精神檢查或其他必要的各項檢查,確能排除其他軀體疾病或早期精神病者。
治療原則
1.心理療法為主。2.輔以藥物治療。3.輔以物理或其他療法。
療效評價
1.近愈:精神症狀和軀體症狀消失,自覺良好;能恢複病前工作能力和生活。2.好轉:精神症狀和軀體症狀基本消失;能從事腦力和體力活動。3.未愈:精神症狀和軀體症狀基本無變化。
專家提示
神經衰弱有被過濫診斷的傾向,因此神經衰弱滿天飛,而實際上是極少的。當一些患者被戴上神經衰弱而久治不愈時,需考慮有否將焦慮性神經症、抑鬱性神經症等誤診為神經衰弱之可能。因為象焦慮性神經症及抑鬱性神經症同樣具有神經衰弱的某些症狀如失眠、疲勞、多夢、記憶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等。神經衰弱一般采用中西醫藥綜合性治療,以鎮靜安神及解釋支持性心理治療為主。治療時使患者獲得充分休息,是治愈的最重要要素。
抑鬱性神經症
病因和發病機理:
1.心理和社會因素。幾乎所有的病例均可詢問出作為誘因的精神因素。如事業受挫、工作困難、人際關係緊張;夫妻爭吵,夫妻離異後被動的一方;意外傷殘和患嚴重的軀體疾病等。使患者擔心、焦慮,以至產生抑鬱、苦悶、沮喪。
2.性格特點本病發生與其性格也有關係,患者多為不開朗、沉默寡言、情緒低落、精力不足、悲觀敏感和依賴性較強者。正常人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意外打擊後產生壓抑、焦慮情緒也很多見,但抑鬱性神經症患者,抑鬱症狀較重,持續時間長久。
臨床表現:
1.心理異常:患者常訴說心情不暢、消沉、沮喪,看事物如墨鏡般灰暗。即使在風景美麗的環境中,也毫無欣賞的心情甚至感到枯燥乏味。對工作無信心,無興趣、無熱情,對未來悲觀失望,常感精神不振或疲乏有時感到生活非常寂寞和孤獨無趣,部分病人有輕生的念頭。患者的抑鬱症狀很少發展到嚴重程度,但抑鬱情緒隨時間、地點和心境不同而有所改變,與環境保持良好接觸。
2.軀體症狀:病人自述頭痛、背痛、四肢痛等症狀。但查不出疼痛的原因。也有患者盡管感到胸悶、心慌、胃空、腹瀉等,但無相應髒器的損害改變。也可表現為失眠,但無早醒。
3.病程及預後絕大多數病程較長但預後良好;若病情反複且有顯著抑鬱人格者病情遷延,預後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