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周圍炎(1 / 2)

肩關節周圍炎

肩關節周圍炎,俗稱漏肩風,是指肩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炎症。肩關節周圍的滑液囊、韌帶、肌肉、肌腱或神經的病變,或治療上肢骨折較長時期石膏固定或缺少上肢功能鍛煉者均可發生。多見於50歲左右的人,其發病與受寒或外傷有關。

本病的臨床表現是,早期肩部逐漸酸痛,部位不定,但關節活動正常;以後關節活動逐漸受限,先是向外側舉高梳頭(外展)或用手摸褲袋及向後摸背(內旋)的動作不方便,繼以肩部的疼痛增加,最後肩關節活動發展為完全受限。常可在肩前、肩外側或肩後摸到壓痛點。

在防治上,應及早解除肩胛部肌肉疼痛和痙攣,可收到較滿意的效果。常用的有效治療方法有推拿、體療及局部封閉或外展支架固定。平時應加強肩關節外展及上舉功能鍛煉,可防止此病的發生。對於發生本病的患者,可進行體育療法,如側立在牆壁旁邊,以患側的手指逐步在牆上向上爬行,使肩關節的外展運動逐步增加是有效的防治方法。

腰椎間盤突出症

所謂椎間盤組織(頸椎、胸椎、腰椎、骶尾椎等)是指兩個椎體之間均有一含水分很高的漿狀體、富於彈性的軟骨組織。起關節活動的作用,還可以緩衝脊柱在活動中產生的震蕩。由於腰骶部活動度大,損傷機會較多,所以椎間盤突出多發生在腰椎第四、第五之間,或第五腰椎與第-骶椎之間,往往在彎腰提取重物用力不當而發病,髓著年齡韻增長逐漸發生退行性變則更容易產生。

腰椎間盤突出症主要臨床特點是,多見於20~40歲的男性青壯年,常有明顯的外傷史,一般是突然發生,但也有逐漸發生,腰痛為其主要症狀,伴有一側的坐骨神經痛。在腹壓升高時,如咳嗽、噴嚏、排便均可使疼痛加劇。臥床休息後可減輕。嚴重時軀幹不能站直,而呈保護性側彎反應,仰臥不能將腿上舉,並伴有小腿外後側麻木,甚至失去知覺。

對於診斷典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症,可根據臨床症狀、體征,必要時加上脊髓造影、肌電圖等輔助檢查來診斷。檢查時腰椎旁有明顯壓痛,但較局限,同時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直腿高舉試驗陽性。

在防治上,要開導患者,在精神上不要緊張,要對此病的有所認識,在彎腰提取重物時應加注意,可預防它的發生。對生理性退行性病者要鼓勵加強骶棘肌的鍛煉。如發生此病應及早治療。急性期可采用臥床休息、針灸、理療和局封。在慢性期,推拿效果較好,也可作石膏腰圍固定。若上述各種療法無效時或反複發作者,可行手術治療。

腱鞘炎

所謂腱鞘是指有些肌腱的外邊包著一層由纖維組織構成的套子。腱鞘有利於肌腱的滑動和使手指正常的屈伸。部分腱鞘因勞動時經常摩擦而逐漸增厚、狹窄,使該肌腱運動發生障礙,局部產生疼痛。這稱為腱鞘炎,又叫狹窄性腱鞘炎。

腱鞘增厚和狹窄最常見的位置是各指屈肌腱腱鞘的起端,以及位於橈骨莖突處的腱鞘。發生在前述部位者,稱屈肌腱腱鞘炎,發生在後述部位者,稱為橈骨莖突腱鞘炎。兩者都常見。

屈肌腱腱鞘炎,多見於拇、食、中三指的屈肌腱腱鞘。主要的臨床表現,患指屈伸障礙,尤以晨間最為明顯,活動患手或勞動後即好轉;局部有壓痛和硬結,嚴重時可產生彈響,即當患指活動對,肌腱通過狹窄部位的腱鞘而發出“咯嗒”聲。這種情況的腱鞘炎,又名“彈響指”。當手捫及硬結處時,這種彈響感覺更為清楚,能夠感覺出肌腱通過狹窄區的滑動情況,有時可看到患指有彈跳觀象。有的患指屈而不能伸或伸而不能屈,需用健手幫助才能作屈伸運動,這種情況稱閉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