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那個時候手機、電腦還沒有普及,就算去電影院價錢也會很貴,再加上那個時候的龍口鎮經濟還不算很發達,在當地能夠看場戲就已經算是很奢侈的事情了。
於是,在爺爺的帶領下,那晚冒著嚴寒進了戲院,看了一場“成敗蕭何”。
對於這出戲劇,一般人不會陌生,甚至有的電視劇裏麵也經常將這一曆史事實作為故事放在熒幕上去。
成敗蕭何的大致故事很簡單,當年劉邦起義的時候,軍中初現一小兵,而這個小兵的名字就叫韓信,是最初通過蕭何舉薦到劉邦軍中的。
起初蕭何推薦韓信到軍中是打算重用,但可惜當時的劉邦並未做出重用韓信的打算,並且劉邦看韓信千裏迢迢來投靠他覺得十分不易,於是就封了個管糧倉的小吏給他。
後來,因為韓信在軍中從未獲得過任何戰績,故此韓信一直得不到劉邦的重用,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最後使得韓信心灰意冷之下逃離了軍營。
韓信的離開讓蕭何頗為震驚,立馬放下手中一切事物騎快馬前去追趕,最終在蕭何費了好大力氣之下才終於將韓信追了回來。
這也就是當時戲劇裏麵的大致內容,也同樣是曆史上“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寫實。
當然,這出戲在一般人的眼裏,可能會覺得隻蕭何的口才能力將韓信給折服的,同樣,那個時候的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可是在那天晚上,看完戲走在回家的路上,爺爺便問了我這樣一句話:“蕭何厲害還是韓信厲害?”
這句話當時讓我愣了半天,因為我從來就沒有想到過這個問題。
蕭何厲害?還是韓信厲害?可能表麵上大家看到的就是蕭何厲害,因為隻有他才發現了韓信的真正能力,同樣也是隻有他才辛辛苦苦將韓信追了回來。
但是我在仔細思考了一下,又覺得哪裏不太對勁兒,卻又遲遲說不上來。
直到那個時候,爺爺才跟我講起了一個細節,那就是“蕭何追韓信”的故事因為年代久遠的關係,使得史書當中記載的並不是很清楚,從而導致現在大眾普遍都認為是蕭何的慧眼將韓信追了回去。
但實際不然,也就是說,曆史上所發生的這件事情,很可能並非是韓信佩服蕭何才甘願回到軍中的,而是全憑了一把鎖,一把紅綠兩種顏色的木質鎖。
不錯,這把鎖就是我現在所看到的“十二指孔明鎖。”
按照當時爺爺所給出的結論,那就是當時蕭何騎馬快追韓信的時候,在一處柳樹下找到對方。
在蕭何的苦苦勸導之下,韓信默默的從懷中拿出一樣東西,而這樣東西自然就是“十二指孔明鎖”,他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如果蕭何能夠將這把鎖解開,他便跟他回去。
如果要是蕭何不能夠將這把孔明鎖解開,那就說明命中注定,哪怕未來劉邦的如何,也都將和他沒有任何關係。
當時的蕭何看著這把“十二指孔明鎖”也是極為犯愁,但卻也沒辦法,畢竟他心裏麵清楚,在那個時候能夠真正拯救殺戮戰爭的,就隻有劉邦。
因此,蕭何為了徹底挽留住韓信,最終答應了解鎖“十二指孔明鎖”。
也許是天意,也許是命中注定,蕭何的聰明與智慧在那夜被發揮的淋漓盡致,原本在當時從來沒有任何人能夠解開的“十二指孔明鎖”,居然就這樣被他在兩個時辰裏解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