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後位待虛鬧都城 第三百九十二章:沉重的序章(1 / 3)

朝會就這麼開始了,楊曠出現在了朝堂之上,而坐上龍椅的那一刻,並沒有像往日中那麼寬厚的說一聲平身,反而是有意不說,像是在觀察這些跪著的官員一樣。

那些知情人士連大氣都不敢喘一聲,尤其是了解張止嫣跟陛下那層關係的人,更是不敢有一絲一毫的動作。

謝量海一直低著頭,看向楊曠的餘光中,似乎帶著不少的擔心和憂慮,他好歹也是服侍了這位新帝三年的人了,看著楊曠因為那件事而改變,多少會有點心疼。

“平身吧。”似乎是過了很長時間,官員們才聽到這句話,但其實也不過是短短的時間罷了,隻是他們心理上認為是過了很長一段的時間。

百官們紛紛起身,李彥並不是知情人士,卻也感覺到了朝堂上陰鬱的氣氛,但工作畢竟是工作,自己的位置便是要處理這些事情,又豈能因為氣氛而改變。

於是李彥帶頭的開始引導官員們彙報工作,首先便是六部尚書的彙報,吏部兵部禮部工部都彙報了一遍,而戶部尚書王昭榮和刑部尚書胡庵卻一直都沒有動靜。

他們會這樣,實在是想得太多了,兩人都以為會是對方先去彙報,卻沒有一個想著自己先上。見局麵冷了起來,王昭榮也不得不硬著頭皮上去彙報最近的工作。

在他斷斷續續的彙報後,楊曠卻一直都沒有在意一樣,反而是點點頭表示知道了,王昭榮之前的緊張也慢慢的放鬆了下來,可是總是感覺哪裏不對勁一樣,似乎是太過輕易的結束,反而讓他又有點那麼的不樂意了。

胡庵也緊跟著上前彙報,六部尚書至此彙報完畢,接下來就要輪到尚書令崔雲逸了。崔雲逸深呼吸一口氣,努力讓忐忑的心境恢複冷靜,小心翼翼的走上前,彙報著他的工作,他每說一個字,都能在腦海中想象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

可如之前一樣,楊曠依舊是點頭示意,並未多問。崔雲逸的心裏不像王昭榮那樣多疑,他了解陛下的脾氣,不追究便是不追究,如此一來,他就不需要擔心了。

如釋重負的他慢慢的退回了隊伍之中,靜靜等待。

重要的工作彙報都已經完畢,然後便是丞相李彥就前段時間大商的建設對其他官員進行解釋,也是對陛下的解釋。丞相不愧是丞相,雖然平日裏低調安分,可處理起事情來卻依舊是那麼的剛健有力,一點都沒有老態的模樣。

楊曠在龍椅上坐的不是很端正,今日的他是斜靠在椅背上用一種很慵懶的目光盯著下麵,沒有跟任何人有眼神上的交流,如同是在發呆一般。

這種現象可少見了,自從三年前登基以來,楊曠從來都是嚴於律己,身為帝王的禮數和姿態樣樣都做得很好,可如今卻是另一幅模樣,倒是令一部分人有些在意。

時間匆匆而過,很快,該議的政務都全部結束了,李彥轉向楊曠低了一下頭,也退回到自己的位置。

場麵再度寂靜下來,楊曠見事情都處理完了,也不廢話道:“有本上奏,無本退朝。”言下之意就是你們還有什麼事情要說的,沒有的話他就要退朝了。

百官們自然是無話可說,大商如今正值太平發展時期,能有什麼事情發生,而且在朝會這樣的場合,即便是出了些小事也用不著彙報,自然是都沒話講。

楊曠掃了眼群臣,道:“退朝。”按理說,陛下說了退朝便會率先離開,可這一次卻坐在龍椅上一動不動,似乎並不像第一個離開。

百官們按照禮製行禮,沒有等到陛下的離開,他們也無法恭送陛下,便隻能一個個的準備離開。

“對了,車騎將軍張奕之留下。”楊曠補充了句,便不再說話。張奕之停下了步伐,沒有多想便留下了。李玄武等青壯派的官員麵麵相覷,得不到任何結論的他們,也隻好先行離開,每個人都投去了好奇和擔心的目光。

百官們熙熙攘攘的散去了,就連謝量海也帶著宮女太監們離開,整個偌大的朝堂,如今便也隻剩下楊曠與張奕之兩人了,這對師兄弟,似乎是有事要說。

“止嫣走了,你昨晚就該知道了吧。”楊曠開口便提及了此事,毫不避諱,隱隱卻有些黯然傷神。

張奕之不敢有所隱瞞,回答道:“回陛下,是的。”

“她就沒跟你告個別?就這麼離開了?”

“師妹她離開的消息,臣也是從別人那裏聽到的。”

楊曠苦笑了聲道:“你覺得她為什麼要離開?是朕做的不夠好嗎?還是說朕真的變了一個人?”

麵對這樣的問題,其實張奕之很好回答,可偏偏問這個問題的人不僅是自己的師兄,還是一位帝王,要想回答,必須要小心謹慎,張奕之稍微思考了一下,便回答道:“陛下,其實在臣看來,師妹的離開,是師妹自己的問題。可能陛下的確變了,可這世上有誰能保證一輩子不變?陛下還是不要再糾結此事,讓這件事過去吧。”

“你在敷衍朕嗎?張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