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西境兩國紛亂止 第三百三十六章:留意(2 / 3)

問話還是要這麼問,萬事皆有可能,楊曠還是抱著一絲希望去相信對方的,王昭榮以前是個不折不扣的紈絝一點沒粗,放到現在也沒好多少,但是他算賬和管理的能力卻少有人及,楊曠自己就從未見過能對數字如此敏感的人。

王昭榮很感激楊曠給他的顏麵,於是深吸一口氣在心中準備了一會,便開口道:“陛下,臣提議的改革,目標並不是百姓,要知道連年不間斷的戰火已經讓大部分百姓備受煎熬了,尤其是邊境的難民更是流離失所,所以他們的錢是斷然不能再要的。於是臣便將目光放在了那些隱退的老派官員身上,還有那些士族,他們過去多少年來,運營自己的生意和資源,賺取的錢財可有交稅?肯定是沒有,所以他們的口袋才是最滿,一個不足以填補,十個不足以填補,加起來的話那就肯定能填補目前的空缺了。”

原來說來說去還是要針對那些權貴士族,楊曠不禁低頭陷入來了深思,不得不說王昭榮的想法是對的,楊曠以前也不是沒想過,隻是最近已經針對過很多次士族權貴,楊曠的確是擔心過分的壓迫會激起反抗,國內的軍隊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但不代表有軍隊就能完全壓製,民心浮動,很多的士族權貴都能操控當地百姓的情緒,他們可以胡謅亂道,為了達成他們的目的而混淆是非,山高皇帝遠,楊曠不可能事事都能預備妥當,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了。

崔雲逸又立刻對王昭榮道:“你知不知道你的想法很危險,士族權貴一連串的失敗並不代表他們就這麼落寞了,相反他們起死回生的可能性還是很大,如果再讓他們心生怨恨,待這種怨恨填滿了他們的內心,情況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我知道,我當然知道,可是這種改革是很有效的,而且我的話還沒說完,你別那麼早就一錘定音。”王昭榮不服的回擊道:“我從來是沒有把握不會亂說的,一切聽憑陛下。”

崔雲逸聽後便也不說了,楊曠重新抬起頭道:“你把話說完吧,朕想聽聽你到底有多少勝算,如果朕覺得可以,那麼改革的事情,隨你辦理。”

“是,陛下,”王昭榮瞪了眼崔雲逸,繼續道:“陛下的考慮臣也想過,確實是不能太過壓迫,容易激起反意,但是目前他們尚有餘力,之前他們團結隻不過是為了利益,臣倒是覺得可以用借的方式來補充國庫。”

“哦?你的意思是說先借,至於還那就是時間問題,先解燃眉之急是不是?”楊曠問道。

“臣正是此意,想必那些士族權貴也樂於安逸,讓他們陷入紛爭還不如用好看的方式,給他們點空頭名分,無外乎就是麵子的事情罷了。”

楊曠倒也覺得這是個可行之策,便大笑起來道:“哈哈哈,果然你小子還是有點東西的,雖然有些缺德,卻也是個好辦法,不過目前吃緊的倒不是錢財,而是糧草,這邊的事情你們戶部也可以管理,你有什麼看法嗎?”

解決了一件事情後,楊曠緊接著就在問第二件事情了,張奕之在西蜀購糧的事情八字還沒一撇呢,就算是購買到了也會讓國庫吃緊,倒不如先想想從國內入手。

這下子王昭榮傻眼了,他還真沒想到這裏,可是陛下都發話了,他怎麼能出醜,於是馬上快速的在腦海內思考問題,過了一會之後,勉強的想到了一些,便不經思考就說道:“糧草的事情嘛,士族也可能有儲存吧...”

“夠了。”楊曠失望了一下,“你還想從士族權貴那邊撈好處啊,別多想了,光是要銀子就讓他們難受了,你再要糧,說不準這幫家夥就看出國家快不行了,到時候牆頭草兩邊倒的情況朕可不想遇見。”

王昭榮知道自己失言了,便很是尷尬的閉上了嘴。

崔雲逸也說道:“陛下,此事還是從緩吧,畢竟剛剛才結束了洗底,要是再讓那幫士族權貴有些什麼理由,日後可就不好了,他們的意願也是大商的一部分啊。”

“說的有道理,是這樣沒錯。”楊曠知道不能太過著急,否則要是前功盡棄就不好了,好不容易完成的洗底已經是經過很多的磨難了,楊曠也好不容易得空閑,“這兩件事情就先這樣吧,吏部和刑部,也應該要有些改變了吧。”

話鋒意料之內的轉到了李玄武和胡庵的身上,兩個當然也是有備而來,總不能是坐吃山空吧。李玄武先說道:“臣已經想好了吏部之後的章程,待計劃妥善之後會呈給陛下。”

楊曠皺了皺眉頭,道:“你的計劃?朕怎麼沒聽說過,不過也行吧,記得給朕看一下,免得有些衝突。隻是以後科舉的事情就由你全權負責了,你要想好,科舉是維持大商人才源源不斷的渠道,決不能出一點的差錯,要是傳出什麼醜聞和謠言,朕第一個拿你試問。”

“臣明白了!”李玄武很是鄭重的回答道,現在他當然是將吏部看的很重要,所以也會視之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