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雲逸等青壯派官員視若無睹,就好像是理所應當那樣,沒有能力就該下台,現在可不是論資排輩的時候,國家都有很大的危機,就算你苦勞再多沒有能力也要下台退位讓賢。
楊曠見四下無聲,卻沒有馬上允許,反而是很鎮定的問道:“朕想知道卿為何突然有這個想法?可否告知朕?”
都這個時候了,楊曠第一時間竟然不是趕緊辭退李密,而是很有耐心的詢問,這就更讓人匪夷所思了。
而李密也歎了口氣道:“回陛下,實不相瞞,其實臣早就有這個念頭了,臣自知吏部需要有察人識人的慧眼和魄力,可臣這些年的貢獻實在不足,臣心生愧疚,然當下國家內憂外患,臣不希望拖大商的後腿,這才幡然醒悟,及時辭官。”
聽到這些解釋,所有人都知道是放屁,都是廢話,全是假的,但是也沒有人會去揭穿。木已成舟,李密的辭官已經是必然的事情了,但是老派官員仍未死心,還想再集中一次試圖將老派的官員盯上吏部尚書的位置,不讓這個位置成為削弱他們的威脅。
他們還在等待楊曠的任命,等到陛下提到繼任者,就一起發難,若是不提,他們就主動提出來,不信達不到目標。
楊曠聽完這些廢話,不自覺的露出了笑容,道:“卿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但朕仍然不會忘記你這些年為大商付出的貢獻,哪怕你真的不稱職,也是勞苦功高,朕恩準你辭官,並為你加爵,如何?”
李密震驚的抬起頭,明明都到了這一步,原本他以為涼薄寡恩的陛下,居然會給他這麼妥善的安排,讓他在失落中有了一個溫暖的安慰。
曾幾何時,他為了往上爬不知耗費了多少心力,不知結交了多少根本不想有的人脈,完全是因為這個位置,但是當他自己放棄的時候,在他觸及到那些多日積攢人脈的利益時,那些人卻又對他滿腔怒火,而一心想讓他辭官的陛下,卻能如此寬厚的對待他,不僅令他十分的觸動。
“多謝陛下!多謝陛下!”李密真的是極力不讓淚水和哭腔出現,他多少年都沒有體會過這種真心的慰問了,新帝哪裏是涼薄之人,分明是一個無比體貼的帝王啊!
眼見著吏部尚書就這麼被辭退了,繼戶部尚書後,有一個時局所迫被逼辭官的老派官員,讓老派的所有官員都十分的惶恐,這就意味著朝堂即將被青壯派的官員取代。
但是老派的官員在李密卑躬屈膝的離開後,都沒有聽到陛下提到繼任者的消息,而且青壯派的官員都開始彙報他們部門的職責後很久,也沒有任何要提起的意向。
這就讓老派官員懷疑陛下是在故意不提,讓他們無從開口。但是光這一點怎麼會讓這些饑渴的老派安分下來,可是誰也不想去做那個出頭鳥,方才兵部尚書已經吃了一個很大的虧,已經不是出頭的問題了,他們老派都開始相互懷疑有沒有已經投靠到青壯派那邊的人了。
李密這樣意外的舉動肯定是事出有因,即便老派無從得知,但也能看出些許,所以他們都害怕如果意見達不成一致的話,聯名上書也沒有用。剛才想著一起施壓還有機會,一到要行動的時候,卻沒有一個人敢去冒險。
這很正常,他們本來就是為了確保自己利益才聯手了,如果行動會對利益沒有保證或者構成風險的話,他們絕不會輕易出手,這也導致了上下不能齊心。
楊曠早就看出這幫老派的風格了,對症下藥,就是他最好的手段,他甚至不需要使出什麼陰謀詭計就能得逞,畢竟烏合之眾,依舊是烏合之眾,沒有足夠高的目標和精神,何以撼動他的計劃,不過隻是個插曲而已。
由此,楊曠整肅朝堂又更進了一步,之後要是這幫老派在他任命李玄武為吏部尚書時候發難的話,就是崔雲逸出手的機會了,他們不是要宣戰嗎?崔雲逸就會成為他暗中的一把利刃,讓這些家夥嚐盡苦頭,學乖就是遲早的事情了。
朝會也就這麼安靜的進行著,有人歡喜有人憂。
......
......
朝會結束後,青壯派的官員們最後才走,王昭榮崔雲逸胡庵這三人走在一起,不要太歡喜,除了崔雲逸,另外兩人幾乎將幸災樂禍這個詞語寫在了臉上。
沒想到那個死賴著吏部尚書位置的李密居然會主動辭官,實在是大出所料,簡直就像是做了一場美夢一樣,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吏部尚書的位置,不知有多麼方便。
“你說李密說他要辭官的時候,那些老派的臉色有多難看!哈哈哈!”王昭榮止不住的落井下石,笑的前俯後仰。
“你是不知道,兵部尚書那家夥臉色白的都不像話,估計是知道自己以後日子不好過了。”胡庵也嘲笑道。
唯一收斂的崔雲逸嘴角也掛著微笑道:“好了好了,你們也別太過分,咱們根基不夠深厚,還是低調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