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曠在軍帳中獨自一人看著各地送來的信件,洛陽的,廣陽的,還有唐軍那邊的,都擺到了他的桌上,身為大將軍這些事情必須都要完成才行。
他一個接一個的查看,一個接一個的想著之後的行動,就是因為他們好不容易打了個大勝仗扭轉了局麵,才更要謹慎的趁勝追擊才行,不然就會浪費了這個絕佳的機會。
奇襲戰已經過了一個月了,他也接到了申猴他們的彙報,已經掌控了唐廷的動向,下麵唐廷有任何動作都會詳細的彙報過來。由此他也知道了龔起跟唐廷還在對峙之中,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唐帝一直沒有頒布退兵的詔書,當然這也在楊曠的意料之內,如果連這點場麵都處理不了,那麼張奕之就根本構不成威脅了。
不過雖然在意料之內,卻也是壞消息,這樣就說明持久戰還會繼續下去,張奕之肯定想出了維持戰爭的辦法,所以想要在短時間內讓龔起撤兵,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唐廷跟龔起在對峙,楊曠同樣也在跟龔起對峙,他繼續加強城防和士兵的操練,這回一定要訓練出足以跟唐軍抗衡的軍隊,戰力上麵他是不指望可以對等,但起碼要能擋住,照這個進度下去,平靜期應該至少有三四個月的樣子。
足夠了。時間很充裕,資源很豐富,冬季一過,糧草的問題就能解決了,等到明年入夏,估計也要開始新的戰役了。
沒有了獨孤墨這樣的老將坐鎮,他們的部署肯定會遜色很多,之前仰仗了獨孤墨的戰略和判斷力,他們才能擋住猛虎之師,接下來就不知道了。
為此楊曠要求將領們多學兵法,多多推演,以及互相交流和軍事演練,很多的地方需要改進,士兵們的戰力是其次的,將領們的才能才是首要的。
楊曠可不會把希望一直放在後方的陰謀詭計上,他還需要硬實力,沒有足夠的戰力他們就算再能興風作浪,也抵不過龔起的碾壓。
將領們沒人都需要加強學習,熟讀兵法,那些大老粗的戰將楊曠也沒有放過,給他們派發了洛陽運來的一批兵書,讓他們仔細研讀,之後還需要許崇光來檢驗他們的成果。
獨孤墨死去後許崇光無疑是成為了戰略的籌劃者,手下的將領中也隻有他的兵法最為出色,當然要將這個責任交托與他身上。
士兵們加強訓練,將領們加強學習,城防也在慢慢的積累翻新,楊曠就不相信沒有可能在正麵擊敗龔起。
部署也都差不多了,目前其次的就是有關唐軍那邊的事情,龔起和張奕之將他們的大本營保密的很周全,就是連野火的幹部們都無法滲透,鬼知道他們在謀劃什麼對策。
楊曠最擔心的就是張奕之那邊,龔起是不可能在謀略上勝過他的,打仗不是楊曠擅長的,謀略確實張奕之最為強大,他隻能想著如何接過對方的策略。
不出意外的話,張奕之肯定會動用他留在廣陽的人繼續維持戰爭,一方麵也會親自去處理後方的事情,龔起繼續在軍隊中維持紀律和士氣,也防範著他。
楊曠所想的不是盡快的擊敗他們,要這麼想完全突破不了,關鍵的還是申猴那邊,隻要能揪出張奕之留在廣陽策應的人,就能馬上著手開始跟唐廷的人配合前後夾擊龔起。
雖說目前申猴他們掌控了唐廷的動向,但是要揪出那個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唐廷那麼多的勢力都無法揪出來,就說明張奕之對於隱藏一事十分的擅長,要不然唐帝早就發現對方並有所動作了。
真的是一盤亂棋了,楊曠想著想著就頭疼,他頭疼不是一天兩天了,自從來到了北境每天都頭疼,哪怕是奇襲戰的勝利也無法令其不頭疼,隻能說龔起給他的壓力太大了,實在是喘不過氣來,或者說不敢喘息。
楊曠想了想,自己一個人還是不行,於是吩咐士兵去喊來了許崇光,想要問問這個目前軍中兵法最高的將領。
許崇光獨臂的衣袖飄蕩在半空,本人卻一臉的剛毅,進來就行禮道:“大將軍,末將來了。”
“嗯,坐下說話吧,這裏沒有人。”楊曠可不想讓這個新的左膀右臂受累,看著對方想要拒絕,馬上又補充道:“這是命令,你要是不坐就軍法處置。”
這會對方沒法子拒絕,隻能乖乖的坐下等待著楊曠的問話。
“許將軍啊,本將這幾日一直都在思考戰事,”楊曠開始訴說起了自己的擔憂:“我們贏得了一場大勝,局勢也有所變化,但是本將還是擔心在日後的持久戰上無法拖垮龔起。”
許崇光的表情有些意外,半晌才回答道:“末將本來以為大將軍擔憂的是自己會輸,沒想到隻是擔心拖不垮敵人。”
“二者有區別嗎?”
“當然有區別,”許崇光說道:“大將軍肯定是堅信著最後的勝利,不過拖不拖得垮末將不知道,但是末將知道之後的局麵隻要不出錯,就能慢慢的蠶食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