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商唐大戰決生死 第兩百二十四章:奇襲戰(七)(3 / 3)

龔起回憶到獨孤墨那自信的笑容,或許從一開始他們答應談判的那個時候起 ,就已經是必敗無疑了。

軍力上的損失還不是最關鍵的,重要的是士氣肯定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又是人質又是軍師瀕死,又是遇襲大本營也著火,這簡直就是連環的打擊,活生生的想要將唐軍翻不了身。

好你個楊曠,果然是個不好對付的家夥,陰招連連,損招不斷,永遠都是想著陰謀詭計來對付他,知道張奕之是他最後的稻草,也要摧毀掉嗎?

他當時就應該直接攻下鄴城,把楊曠的腦袋送給商廷結束這場無趣的戰爭,可是現在後悔也沒用了,他們輸了,輸掉了這一場戰役,無論之後有沒有機會扳回來,毫無疑問都會有著巨大的損失,那就是長時間的休整。

損失成了這樣,沒有足夠的時間休整即便他對自己的部隊戰力很自信,也沒有把握再去強攻鄴城了,就算他還有氣勢,手下的人還會有嗎?

現在戰爭的主動權依舊在楊曠手中維持下去了,而且變成了持久戰的架勢。龔起一開始想的的確是持久戰,但是後來他改變了想法,也沒有料到會在這樣的損失下進行持久戰,局勢真的是越來越不利了。

給了楊曠打持久戰的時間,楊曠也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在他背後搗鬼,到時候內憂外患,那才是真正的毫無勝算了。

此刻他的思緒無比的紊亂,曾經鎮定的年輕名將也無可例外,他也是人,也會因為挫敗而感到失落,哪怕他在不願意表達出來。

他發誓要讓楊曠代價,這已經不僅僅是國家之間的戰爭了,光憑獨孤墨臨死割開張奕之咽喉的那一刻起,那就是龔起與楊曠之間的私人恩怨了。

新仇舊恨,疊在一起讓龔起的怒火變成了心中的力量,這種力量會一直維持到戰爭結束,以往龔起還會給楊曠活命的機會,但是這一次,無論出於國家還是私人,他都不能再讓楊曠活下去了。他一定要宰了這家夥。

..........

..........

司馬元和阿亮的部隊都彙合了,一起回到了鄴城,就在楊曠跟許崇光的後腳進了城,到了這個時候,商軍派出的所有參加奇襲戰的部隊都已經全部安全抵擋了鄴城。

除了一支西邊的部隊和哨騎營損失慘重外,其餘的部隊都是安然無恙,姬允的部隊雖有損傷,那也是在衝殺唐軍中軍外圍時的損傷,也不多。

在所有將領都安全的回到了鄴城之後,就被楊曠以大將軍的名義召開了會議,除了獨孤墨之外盡數到場,有很多的將領都不知道獨孤墨已經身亡的消息了。

而商軍外麵士兵們都在歡呼喝彩,當然就是為了這次奇襲戰的大勝感到成功,這是他們有史以來,第一次在戰場上正麵打敗了唐軍,士兵們當然不知道用了什麼辦法,就算他們知道也不會管是什麼辦法,從未獲得過的勝利和榮耀,都讓他們有了一雪前恥的感覺。

龔起幾年來對商國北境的侵略那可是眾所周知,連下三郡的功績一下子讓龔起位列天下名將之列,之前的主帥趙括被打的那叫一個慘。

但是自從楊曠來了之後發生了太大的改變,不僅僅是勝仗有了,而且還多了現在這樣一個大捷,地方將領不斷的死去,而他們這邊十分努力的擋住了龔起的猛攻,現在可想而知士兵們為什麼會如此的興奮了。

整個鄴城都在歡呼,他們有些老兵甚至都流出了喜悅的淚水,不單單是為了這次的勝利,還有為那些曾經死在唐軍手中的弟兄們感到驕傲,他們的犧牲沒有白費,現在他們做到了,做到了在戰場大勝的局麵了。

所有人幾乎都是一個念頭,他們就快要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了。

阿亮沒有參與到大將軍召集的會議,他的官職不夠,可他絲毫不在意,跟著這些士兵一起歡呼。軍營中對於勝利的宣泄跟他以前在匪軍中的完全不一樣,軍人特有的氣質和氛圍讓他深受感染,此刻他一點都不後悔接受楊曠的建議來到了北境參加戰爭。

這就是勝利嗎?!阿亮本以為他看不到的,他現在看到了,戰爭的藝術就在於,雖然會導致生靈塗炭血流成河,但是同樣也能讓獲勝的一方感到天大的興奮,人性在戰爭的映襯下無比的顯眼。

阿亮甚至脫去了上衣在軍中奔跑,跟著一些士兵開始即興的手舞足蹈,旁邊還有些士兵正在進行摔跤的遊戲,他們亂成一團,絲毫沒有軍紀。

軍紀?這個時候沒有人在意軍紀了,他們隻知道如何去宣泄自己的興奮,去歡呼這場卓越的勝利,

士兵們無視軍紀,軍官們將領們也無視起軍紀,他們想要的就是宣泄,好像要把戰場上的氣勢用在歡呼上,整個鄴城都籠罩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躁動,震撼著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