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曠正在整理昨夜司馬元遞交上來的一大段這段時間的軍中開支,無非就是糧草軍餉等瑣事的用度,這些事情本來是不需要楊曠來處理的,但是為了讓將領們更好的備戰,他這個最不懂軍事的就算是為了幫助將領集中精神備戰吧。
從獨孤墨受傷五天後,老將軍已經可以流利的說話和在床上動動了,康複過程進展的順利又迅速,看樣子不用十天就能下床活動了,這點也是楊曠最欣慰的地方。
三萬新兵也在士氣高漲的情況下,以超快的速度在聶辰席的訓練下完成了基本上的協調作戰,各司其職,鄴城中頓時有些擁擠,因為除了士兵就是士兵,再也沒有別的老百姓了。
商唐連年開戰這已經是常識了,就算兩國建立過友好關係,那也是空口無憑,隻要龔起在一天,那麼他的猛虎之師就永遠不會停下南征的步伐。百姓們當然心裏清楚,於是早就在幾年前便開始向南遷移,龔起每推進到哪裏,哪裏的百信就很默契的逃離。
幾年來一直如此,直到楊曠成功擊退過一次龔起後,百姓們仍舊沒有改變這個習慣,他們厭倦了連年的戰火,也害怕被戰火所波及,因此不得不逃離邊境所在。
不僅僅是鄴城,周圍的小城小縣也是該逃的逃該跑的跑,留下的根本所剩無幾。
倒也好,不連累百姓也算是積德了,楊曠查閱著每一份開支,糧草的供給十分充足,甚至每個月剩下的口糧都能攢著留到下個月,還有軍餉的發放也是額外的慷慨,這也得多虧了父皇帶頭節省宮內的開支,為這麼多的軍隊省下了那麼多銀子,實在是太難為他老人家了。
還有一些是投靠皇權的那些士族,比如王家一幹新起的家族直接就是重資捐款,將自己的財產一半都上交了國家,為的就是表忠心,這一點雖然有些投機取巧的嫌疑,但是父皇跟他自己,都是十分樂意看見的。
皇權的威望日漸提升,崔氏的時代一去不複返,楊曠終於完成了第一個目標,也為其日後登基的時候營造了一個很好的政治環境,隻要度過龔起的這個難關,那麼接下來他的計劃和宏圖偉願就能順利的開展了。
想的有些遠了,目前就龔起這個威脅都不一定能清楚,還談什麼未來。楊曠終於完成了考察所有開支的事宜,鬆了口氣躺在了椅子上休息。
腦海裏還在為戰爭的事情做打算。
據探哨回報,唐軍的攻城器械都運輸完成,擺放在鄴城九裏外的營地中,就像是示威一樣,讓人感覺十分的壓抑,不完全統計來說,起碼有十五架攻城器械,而且都是全新的那種,估計還改良過。
說到這些攻城器械,就不得不提北唐的那些能人巧匠,不知道為什麼,北唐就是具有吸引力,將那些有名的工匠大師都集中到了唐都那邊去,為北唐的軍事和建築很賣力的創造前所未有的東西。
就比如北唐的裝備,盔甲輕盈而且十分的抗打,相比自己這邊的重甲兵不但有著同樣的防禦力,還能將爆發力和速度完美的體現出來。
這就是裝備上的差距。
北唐是傾盡一國之力來攻打商國,然而商國的重點卻在南境,也就是麵對南夏的威脅來說,古勁鬆牢牢的帶領大商最精銳的部隊鎮守南境,十年來從無敗績的無數次擊退了南夏的大軍。
自己這邊卻都是剩下來的部隊,也不能說是烏合之眾,但總是沒有唐軍那般凶悍。
可惜的是大商除了古勁鬆再無帶兵之才,而南夏卻有著五位天下名將,現在隻有了四位,還有一位就是不久前死在古勁鬆手上的那個主帥。
趙括曾經的方法,不但讓北境丟失了大塊的疆土,讓三郡之地盡收北唐囊中,還讓龔起可以大肆的陳兵邊境隨時準備大舉進攻,還有了滅國的危險。
庸人誤國啊!楊曠不禁感慨道,趙括犯下的錯誤,讓他死一萬次都夠了,可是龔起的強大卻是不爭的事實,北唐兩位天下名將,一位早已退隱,還有一位就是新起的龔起,龔起以二十五歲的年紀掛帥,三年之內創下輝煌戰績,一度被認為是古勁鬆的接班人,也是兵法謀略和武藝跟古勁鬆最相像的一個,誰會怪罪趙括呢?
楊曠這次要是再次擊敗了龔起,說不定也會被列入天下名將,這個排名是天下人議論的,以戰績和個人能力來評定,第一位當之無愧就是古勁鬆,而龔起,則是排在了第五的位置,也是最年輕的天下名將了。
護衛進來稟報道:“大將軍,司馬將軍有事求見。”
“讓他進來。”楊曠正好處理完了事情,也想關心一下這段時間準備的如何了。
司馬元大步流星的走進來,拱手道:“大將軍,末將已經將防守安排的重點安排好了,保證做到是最好的狀態。”
“你自己想的還是別人教你的?”楊曠先發問道。
“嗯.........是聶辰席教我的。”借給司馬元十個膽子,他都不敢欺騙楊曠啊,“聶辰席很早以前就對我說過防守的基本部署,末將看他布置的很有條理,便擅自做主按照他的辦法去部署防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