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武王巡撫定士族 第一百三十七章:對策定下(2 / 3)

這種想法雖然看起來很幼稚,但是也是出於寅虎的真實情感,因為為了巡撫的事情,主子付出了太多的精力和代價,眼看著就要連根拔除了,居然出了這檔子事,一場即將爆發的戰爭將他們的全盤計劃都給大亂了。

楊曠深刻的理解寅虎的心情,畢竟他是最不甘心的那一個,布局下手,哪一項不需要他的力量,可是這次不得不做出明智的選擇,戰爭是可以決定亡國存活的最大事情,要是連戰爭都不管了,他就算拿下了整個士族又如何呢?

於是他解釋道:“寅虎,必須得走。這件事情鬧得這麼大,父皇肯定會下旨強行命我回去取走兵符前去北境守衛,與其徒耗時間,還不如我們主動提前出發,不但縮短行程還能做到未雨綢繆。”

誰能不明白孰輕孰重呢,然而寅虎心中始終咽不下那口惡氣,偏偏要有人攪動風雲,弄得內憂外患,讓主子操心勞神,他就是很不爽。

楊曠繼續道:“其實我也不想,但是誰又能去改變呢?收起那份不甘心,我們不是沒有敗過,上一代申猴未羊酉雞,還有墉城死去的那些人,不都印證著失敗嗎?能從不甘心爬起來繼續前進,才是男子漢的作為。”

“主子,屬下明白了。”不知為什麼,寅虎突然有些心酸,看著主子這樣安撫他,其實最應該安撫是主子才對,卻沒有一個人真正能夠安慰他。

這次楊曠看不出對方心中所想,而他此刻最為煩惱的事情是唐帝的決定到底會怎麼樣,一個帝王才有權力決定開戰,如果說龔羅兩家和士族會對唐帝施加壓力,那麼唐帝也應該有所決斷,就看他是怎麼權衡利弊的了。

唐帝暗恨龔起執掌兵權是明白人都看得出來的,如果說唐帝因為這一點保持猶豫的話,也能為他備戰提供盡可能的時間,如果沒有的話,那才是比較緊張的事態。

究竟會何時開戰,還是要看最終唐帝的抉擇,主動權不在商國,也不在龔起或者楊曠,主動權是在兩國的帝王手中。

.........

.........

商都洛陽的朝會也緊急的舉行了,商帝召集了文武百官就邊境北唐商隊被商軍襲擊的謠言展開相應的談論。

“稟陛下,臣認為,首先應該徹查此事,並同時由陛下親筆書信傳給唐帝解釋,拖延時間用以調查。”左丞相李彥率先提議道:“而調查的事情,可以交由刑部尚書王逸飛,他的能力有目共睹,是調查的不二人選。”

李彥剛剛說完就有異議了,兵部尚書回駁道:“丞相可能不知道戰事,要是北唐貿然開戰呢?他們可是占據了大義,我們又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調查清楚呢?”

王逸飛也開口道:“丞相舉薦下官著實惶恐,並不是臣不想替陛下效力,隻是兵部尚書的話言之有理,北唐虎視眈眈,下官覺得不會有機會的。”

商帝聽到三人的話,緊蹙眉頭道:“你們說的朕也清楚,不過即使北唐有可能置之不理的開戰,可朕也必須要做到該盡的責任,就依丞相所言先把那些事情的流程走一遍,至於信件,朕會親自手書。”

“父皇,兒臣有話要說。”文平王楊毅也表示要發言,得到商帝許可後,便道:“父皇何必要主動向北唐示弱呢?要是立刻召回皇兄守衛北境便可了。”

貌似幼稚的言語卻走進了許多大臣們的心,是啊,能夠擋住北唐猛虎的大商除了古勁鬆也隻有武成王楊曠了,古勁鬆被南夏的大軍困住無法抽身,那麼正在巡撫的武成王就是唯一的人選,要是由他來鎮守北境,大臣們也好有點希望。

在亡國的危險下,誰還會去翻楊曠的舊賬,有能力的人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救世主。

商帝點點頭道:“沒錯,曠兒兼負著北境大將軍的職責,他一定能為我國鎮守好邊境,即刻傳旨急召武成王殿下回京受虎符奔赴北境。”

這個決議下來,沒有任何異議,大臣們現在比誰都希望楊曠快點回到洛陽奔赴北境,也隻有楊曠去他們才能安心,大商唯有楊曠,擊退過龔起,還是在唐胡聯軍的情況下。雖然他們不了解戰事,但是都一同將楊曠視為了不二人選,現在無人會對楊曠身兼大將軍一職抱有異議。

“但是,信還是要寫的。”商帝仍然沒有改變主意道:“不是示弱不示弱的問題,朕不在乎這些,隻要能避免無意義的戰爭,讓百姓免受生靈塗炭,朕願意。”

聽到商帝這麼說,楊毅也沒有問題。

這時老王爺發話了:“陛下,臣認為墉城不久前遭遇了糧田被毀一事,下一個季度的糧草供應肯定有所不足,雖然北境這些年囤積了朝廷運輸的糧食,還有附近郡縣的支援糧草,恐怕還是會有些吃緊。臣鬥膽請陛下將宮中的各項開支縮減,以用於北境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