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北唐使團赴商都 第九十七章:宴會結束(2 / 3)

崔文抓住了龔起話中軍中不可一日無統帥的話題,深究起來,意思就是你龔起這麼急著回去整頓軍地,你們唐國解決了北胡,除了商國還有別的目的嗎?

“崔大人誤會龔將軍的意思了。”楊曠也馬上起身為龔起打圓場,沒想到龔起的言語組織能力太差,他不得不上前幫忙,道:“其實整頓軍隊不一定代表要戰爭,隻是恪盡職守罷了,試問一個大將軍,如果不回軍中勢必會引起軍中鬆懈,若是北胡借機再次南下又將如何呢?”

隨機應變,好一個小子。崔文暗叫棘手,又不肯罷休,道:“原來如此,臣也隻是為了挽留龔將軍這樣的名將,留在我大商也能蓬蓽生輝,試問龔將軍名震四海,這麼早離開商國讓本官不甚惋惜。”

商帝還沒發話,崔文和楊曠就開始爭鬥了,看在眼裏的他自然是向著楊曠那一邊,咳嗽道:“咳咳——朕認為曠兒的話不無道理,龔將軍早日歸國朕也惋惜,但是人家也有自己的職責,換做是朕派古大將軍出使唐國也會早日盼著他回來的,畢竟是身在異國,對吧,外卿?”

“商國陛下所言極是。”龔起順著給出的台階往下走。

“這.......”崔文想繼續說話,商帝直接打斷,不給他任何機會,道:“朕意已決,明日正午派武成王楊曠親自送別龔起歸國,曠兒,你可有異議?”

“沒有。”楊曠第一次跟商帝如此默契,立馬接下這個合適無比的任務了。

一旁的崔文咬牙切齒,不禁感慨陛下真的是太偏愛武成王了,處處向著楊曠不說,還一直扶植楊曠打壓他們這些士族,難道皇帝動了為楊曠鋪路的打算嗎?

老太傅曾經也對崔文提及過商帝的態度,記得老太傅也是惋惜不已,因為十年前對楊曠的愧疚造成了陛下偏心武成王的情況,楊毅多好的一個孩子,日後必會成為一代賢君,卻因為商帝的一己之見,被冷落在一邊。

“不過兒臣還有一個建議。”楊曠又說了句,看向了楊毅道:“二弟在上次迎接使團的時候擊退了一夥賊人,立功卓著,既然二弟也成長了,兒臣認為他也能夠擔任這份差事,兒臣建議由二弟跟著我一起送龔起歸國。”

楊毅瞪大了眼睛,心中耐不住興奮直接起身,絲毫沒有看到崔文搖頭的樣子,直接應承下來道:“父皇,皇兄,兒臣可以去,感謝皇兄的重視,臣弟絕對不會讓皇兄失望,還望陛下批準。”

崔文懊惱的氣不過,怎麼這位殿下單純到這種程度,這麼明顯被利用都不知道,還屁顛屁顛的答應下來,楊曠分明是想利用楊毅來牽製他們刺殺龔起,多麼處心積慮的布局,不可能是楊曠一人想到的,他看向了還坐著的張奕之,後者對他笑了笑,馬上就明白正是由楊曠和張奕之一同商議得出的計策,陰陽結合,無往不利。

任憑旁人看的真切,楊毅可不管這些,他隻有對皇兄承認他感到無比的興奮和驕傲,這是皇兄第二次誇讚他了,都開始幻想是不是楊曠開始承認他了。

商帝皺眉看了看楊曠,自己的長子微微點頭著,他這才會意道:“曠兒言之有理,毅兒也有此意,那便正好,兩廂情願,好,朕便命你們兄弟二人負責護送龔起出商境,不得有誤,明白了嗎?”

“兒臣遵旨!”

“兒臣遵旨!”

兄弟二人抱著不同的想法應諾下來。

商帝看著一臉吃癟的崔文,不知為何有些心疼,他有些想起了崔文的父親崔濡,那位老先生是何老太傅一起開創了大商朝局的偉人,自己如此對待他們以及他們的後人是不是有些過分了。

“陛下,不可猶豫啊。”一旁的謝量海借倒酒為機會,小聲在一邊提醒道。

商帝於是猛然醒悟,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不再亂想了,一邊對謝量海報以感激的眼神。他這個優柔寡斷的毛病很久了,要不是阿海和老王爺一直在身邊輔佐他,他或許堅持不了信念。

謝量海回以一個微笑,在旁邊端著酒壺候著。

楊曠與龔起回到位置,張奕之馬上著急道:“大師兄你怎麼說話的,差點又被那個崔文抓住小辮子。”

“不是你們讓我找一個理由嗎?我就隨便找了個啊。”龔起一臉無辜道,有點你們不提醒的責怪。

“隨便?大師兄我真服了你了。”張奕之無語的扶著額頭道。

楊曠笑道:“大師兄就這樣,打仗時靈活,平時死板比誰都沒用。”

“胡說。”龔起皺眉道,馬上又舒展開來道:“哪有哦?”

三人共同歡飲,當然張奕之每次隻倒一點點,不就三人都有點醉醺醺的。

“我說師兄們,我們這樣醉了沒事吧?要是崔氏趁機動手咱們不是死定了。”張奕之紅著臉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