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處突(2 / 2)

鹿城區比較缺水,為了有效緩解這一情況,幾年前,雄鹿市政府決定,在城邊修建一座大型的水庫。水庫的修建,涉及到城邊三個鄉鎮數千戶村民的搬遷和安置。後來,就在城邊建蓋了一個非常大的安置小區,將這些村民全部安置在這裏居住。為了解決這幾千人的生活問題,由政府每人每月補貼兩百元作為生活費,大到七老八十,小到剛剛出世,隻要是個活人,誰都不會少一毛錢。

一個五口之家,每個月可以不用做任何事就能領到一千元,一年就是一萬二。按照黨委政府的意思,每月給一些補貼,算是補償,雖然沒有了農田,但家裏的勞動力也可以解放出來,打工賺錢補貼家用,不用再在農田裏辛苦勞作。這麼算下來的話,其實村民的生活,也會有所改善,這是一件好事。

但是,搬遷安置這種事情,從古至今,就沒有哪個地方是風平浪靜、波瀾不驚就能完成的。涉及到搬遷的這些村民,早已習慣了農村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不管你做多少思想工作,不管你把搬遷的好處吹得有多麼的天花亂墜,很多人還是不願意搬走。從下令搬遷那天開始,大大小小的上訪、堵路、圍攻政府大院,各種各樣的群體性事件,已經是多得數不勝數。

這個水庫的修建,僅從規劃上來看,第一期工程就可以解決城裏近七萬餘人的生活用水問題。全部工程完工後,可以解決近二十萬人的用水。在如此巨大的利民工程麵前,少數人的利益,隻能向大多數人的利益讓步。最終,經過無數的風波之後,水庫才得以如期建造。

村民陸陸續續搬進了新小區,逐漸安頓下來。這裏之所以取名為寧安小區,也是希望這些村民能在這裏安安寧寧的生活。可惜,事情的發展卻是政府始料未及的。這些搬遷戶,原本沒搬之前,家家戶戶的主要勞動力都還在外麵打工賺錢。搬進這裏以後,沒有了農忙季節,有了大把的時間,卻隻有極少數人外出打工,整日守著那點補貼生活。

沒過多久,很多村民就自發的組織了起來,上街遊行示威,要求增加補貼。這樣鬧了一陣子之後,政府沒辦法,隻好增加到每人每月二百五十塊。誰知道,沒過多久,同樣的事情再度發生,政府毫無辦法,又增加到每月三百,逢年過節什麼的,還又是送米又是送油的。

這之後,確實平靜了一段時間。鹿城區公安局,一直站在維穩的第一線,這些年來,為了這些村民的事,可謂是消耗了大量的警力。如今,平靜的小區再次喧起了硝煙,居然把通往城區的國道都給堵了。

一聽說是這個寧安小區又在鬧事,刑偵大隊的眾人無不皺眉苦笑。每次一鬧,他們都是作為處置的第一波力量,而照相攝像這等類的取證工作,更是由技術中隊來直接負責。這種情況,在全國各地公安機關,都是普遍現場。

警鳴呼嘯,眾人一路風馳電掣,來到距離現場還有近一公裏的位置便無法再驅車前行。眾人下車一看,整個公路被各種車輛堵了個嚴嚴實實。沒有辦法,隻能跑步前往現場。

待眾人氣喘籲籲來到現場的時候,隨眼可見,公路正中站滿了人,以老年人居多,有些甚至就這麼直接坐在了公路中間的柏油地麵上。路邊也到處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有的在三五成群的聊天,還有很多年輕人卻是在那大著嗓門的胡亂吆喝,場麵混亂不堪。秋宇目測了一下,這些參與的群眾少說也有三四百號人。

這些人的最外圍,隔著七八米遠的地方,有七八個交警穿著黃色的反光製服在管製交通。交警與堵路的人群之間,圍著三四十個穿製服的警察和幾十名穿特警服的,正是西路派出所和巡特警大隊的民警及協勤,巡特警大隊的民警和協勤每人手上還拿著個透明的防爆盾牌。局長張愛軍和政委裴躍華,副局長錢治國,西路所所長李誠和巡特警大隊的隊長林霄等人,也赫然站在隊伍旁邊。幾位領導站成一圈,手上比比劃劃,正在商量著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