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展現生命內涵(3 / 3)

“事情發生在一九七二年,”他微笑地告訴卡耐基,“我砍了一大堆胡桃木的枝幹,準備做我的菜園裏豆子的撐架。我把那些胡桃木枝子裝在我的福特車上,開車回家。突然間,一根樹枝滑到車上,卡在引擎裏,恰好是在車子急轉彎的時候。車子衝出路外,把我撞在樹上。我的脊椎受了傷,兩條腿都麻痹了。

“出事的那年我才二十四歲,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有走過一步路。”

才二十四歲,就被判終身坐著輪椅生活。卡耐基問他怎麼能夠這樣勇敢地接受這個事實,他說:“我以前並不能接受。”他說他當時充滿了憤恨和難過,抱怨他的命運。可是時間仍一年年過去,他終於發現憤恨使他什麼也做不成,隻會產生對別人的惡劣態度。

“我終於明白,”他說,“大家都對我很好,很有禮貌,所以我至少應該做到的是,對別人也有禮貌。”

卡耐基問他,經過了這麼多年以後,他是否還覺得他所碰到的那一次意外是一次很可怕的不幸?他很快地說:“不會了,”他說,“我現在幾乎很慶幸有過那一次事情。”他告訴卡耐基,當他克服了當時的震驚和悔恨之後,就開始生活在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裏。他開始看書,對好的文學作品產生了喜愛。他說,在十四年裏,至少念了一千四百多本書,這些書為他帶來嶄新的境界,使他的生活比他以前所想到的更為豐富。他開始聆聽很多音樂,以前讓他覺得煩悶的偉大的交響曲,現在都能使他非常的感動。可是最大的改變是,他現在有時間去思想。

“有生以來第一次,”他說,“我能讓自己詳細地看看這個世界,有了真正的價值觀念。我開始了解,以往我所追求的事情,大部分實際上一點價值也沒有。”

看書的結果,使他對政治有了興趣。他研究公共問題,坐著他的輪椅去發表演說,由此認識了很多人,很多人也由此認識了他,今天,班·符特生——仍然坐著的輪椅——是喬治亞州政府的秘書長。

尼采對超人的定義是:“不僅是在必要情況之下忍受一切,而且還要喜愛這種情況。”

卡耐基愈研究那些有成就者的事業,就愈加深刻地感覺到,他們之中有非常多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開始的時候有一些會阻礙他們發展的缺陷,促使他們加倍地努力而得到更多的報償。正如威謙·詹姆斯所說的:“我們的缺陷對我們有意外的幫助。”在這方麵斯蒂芬·霍金也是位典型的代表。

見到斯蒂芬·霍金教授的人往往會大吃一驚,因為這位被科學界公認為繼愛因斯坦之後的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竟然是一個喪失了語言能力,全身隻有三個右手手指可以動的殘疾人。那麼他是怎樣堅強而出色地表達了自己對真理的極大興趣的呢?

霍金在1950年8歲時進了私立的聖奧爾本斯學校。在這裏,打下了霍金最初的發展基礎。

但21歲時,悲哀的事情發生了,霍金被確診患了罕見的,不可治的運動神經症。此病叫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簡稱ALS。醫生說他隻能活兩年半。這時的霍金在意誌上曾一度低沉,他經曆了一場難以排遣的內心衝突,但最終他決定“反正就是一死,不如做些像樣的益事”,結果,經年累月,他粉碎了醫生的預言,被《在黑洞之外——斯蒂芬·霍金的宇宙》的作者約翰·博斯勞視為“最堅強的人”。

霍金慶幸地說:“幸虧我選擇了理論物理學,因為研究它用頭腦足矣。”他無法用筆,卻可以在紙上以精神圖像表達自己的思想。他說:“我工作主要依賴直覺,我試著證明自己的假說,有時我發現原來的設想不成立,但它可以導致新的思想。我發現同其他人的討論,對我的思想十分有益,即使他們沒提出什麼見解,但當我把自己的思想闡釋給他們時,能幫助我整理自己的想法。”霍金對宇宙學的研究很獨特,他極少用望遠鏡觀測天象,對此他不感興趣,卻總是更專注於以敏銳的思維探測宇宙,所以憑直覺和理智創造他的學說,就成為他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他畢生追求的神聖目標就是確立一個統一、完善的理論,他企圖用一組方程式囊括宇宙的一切奧秘。針對愛因斯坦詮釋宇宙創生的名言:“上帝不擲骰子”(世間的一切都是必然的、可知的,萬事萬物的出現與發展自有其規律在);霍金的見解是:“愛因斯坦錯了。上帝不僅擲骰子,而且有時候在看不見骰子的地方擲骰子。”(宇宙的產生不僅有其偶然性,而且有時就在看似茫然中深含著絕妙的偶然。)在科技手段越來越高明的今天,在天文物理學的最新觀測中,宇宙所呈現出的風貌和實質正不斷證實霍金對宇宙的詮釋。這個坐在輪椅裏的人,其智慧之光直指人類理性的終極探問,並超越了一代科學巨星愛因斯坦。1974年,斯蒂芬·霍金這個名字被他自己艱難地簽在了倫敦皇家學會的光榮簿上,他入選了這個曆史最悠久的學術組織。1979年他繼牛頓之後被任命為盧卡遜數學教授,並完成了最後一次痛苦的簽名。

這位先知的思想和言行正如紀伯倫的散文詩所言:“如果他確實智慧,他不僅邀請你進入他的智慧之屋,而且把你引向你自己的心智之門。”

在自己的肢體嚴重癱瘓,並嚴重地妨礙了與外環境交流的困境中,斯蒂芬·霍金仍以驚人的智慧、熱情和毅力精彩地實現了自己的崇高夙願。這樣的潛能勃發,但正是因為他全力以赴地去做,才有了他的舉世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