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尼泊爾登山業遭遇雪崩(2 / 2)

盡管登頂珠峰的人越來越多,其產業成本也相對降低,但腳踩世界最高峰的夢想卻仍然需要一大筆鈔票來完成。對尼泊爾政府而言,每人一萬美元的“珠峰登山門票”就是最首當其衝的一筆收入。而且在2014年之前,這張“門票”的價格是2.5萬美元。

這張名為“登山許可證”的“門票”由尼泊爾官方授權出售。憑著這張許可證,任何有勇氣和金錢的人都可以嚐試挑戰珠穆朗瑪峰,而且尼泊爾政府並不限製登山人數。數據顯示,2013年登記攀登珠峰的登山客總共向當地政府繳納了大約330萬美元。

當然,這300多萬美元的直接收入隻是一小部分。有數據顯示,尼泊爾登山產業去年的總產值為3.4億美元,這個數字接近2011年尼泊爾全國GDP(185億美元)的2%。

單就作為登山向導的夏爾巴人而言,高強度和高危險性的工作內容也為他們換來了不菲的報酬。《經濟參考報》的數據顯示,一名資深的夏爾巴向導日收入最高可達100美元,此外還有近1000美元的月固定工資。相比之下,該國2011年的人均GDP隻有650美元。“投身這份工作就能躋身當地的中高收入階層”。

夏爾巴人的危與機

自從1953年新西蘭人艾德蒙·希拉裏(Edmund Hillary)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以來,這座世界最高峰的威嚴感和不可挑戰性就越來越被淡化。到60年後的2013年,成功登頂珠峰的人數已經超過5500。除此以外,登頂珠峰安全性也大大提高,死亡率已經從上世紀90年代的5.6%降至現在的1.5%。

大衛·漢密爾頓(David Hamilton)是Jagged Globe負責登頂的領隊之一,這位身高近兩米的壯漢,認為如今攀登珠峰的門檻越來越低。“這些報名參加登頂珠峰的人不是什麼百萬富翁,不是什麼極限運動的狂熱愛好者,隻是那些存夠了錢又請得到假的普通中年人。”

然而,英國《衛報》評論說:“珠穆朗瑪峰本身卻不普通,8844米的海拔足以挑戰人的生理極限。”

2007年的一項醫學調查顯示,登頂珠峰的登山者從峰頂返回大本營時的血液含氧量指標幾乎是他們有生以來的最低值,“這意味著你在峰頂上振臂高呼‘征服了世界’的時候,你的身體狀態很可能已經是半死不活。”

《衛報》稱,伴隨著越來越多沒有登山經驗業餘愛好者的湧入,尼泊爾登山產業的安全性麵臨考驗。“首當其衝受到威脅的就是夏爾巴人,他們的生命安全顯然是擺在西方人之後的。”《衛報》質疑,西方的業餘登山族正在把向導產業變成“血汗工廠”。

這種質疑不無道理,以2014年的雪崩事故為例,遇難的16人都是夏爾巴向導,他們都是在為登山者鋪設繩索過程中遇難的。“每個來自西方的登山者總會有個征服最高峰的理由,比如挑戰自我,比如重啟人生,一個畢生理想或隻是一段中年危機。但對於夏爾巴人而言,則是一份在全球最不發達國家裏的高薪工作,盡管它有時候意味著用生命去探索未知的危險道路。”《衛報》說。

與此同時,由於登山產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夏爾巴人帶路酬勞的不穩定性也在增加。

一般來說,大多數夏爾巴向導每個登山季能掙得2000美元至8000美元。但一些處於產業鏈底端的中間商可能會進一步跟夏爾巴向導“殺價”,僅支付他們不到1000美元,並且隻為他們投保最低金額的險種。

去年的雪崩事件後,尼泊爾政府就因為僅向每位遇難者家屬提供約400美元的補償而遭到詰難。夏爾巴向導們認為撫恤金太少,決定暫停為登山者提供服務。

不過,西方登山者的湧入仍然給夏爾巴人社區帶來一定積極影響。

比如在環繞珠峰附近的一些夏爾巴人村落裏,孩童因為經濟的發展有了到加德滿都甚至印度接受教育的機會。“他們更有野心了,更有世界觀了,而不是以前那種封閉山村裏信息閉塞的原始人了。”登山經理人史蒂文·達瓦(Steven Dawa)說,夏爾巴人甚至用上了Facebook,世界其他地方的訊息可以瞬間抵達村落,村落的故事也可以瞬間通達全球。

“他們已經不是以往殖民主義下的弱勢方了,他們會成為國際公民。”達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