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館建設的高速度發展(1 / 3)

新館建設的高速度發展

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間,除了發展了一大批強調個人曆史作用而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又部分調整的革命紀念館外,博物館的發展基本停頓。而在粉碎“四人幫”,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不久,中國博物館又開始穩步地發展。

一、從蕭條到繁榮

一九七六年粉碎“四人幫”時,中國文化係統有博物館263所,一九七七年底為300所,一九七八年底為349所,一九七九年底為344所,一九八○年底為365所,一九八一年底為383所,一九八二年底達到409所。可以看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幾年,中國博物館基本上每年持續地以20個左右的速度穩步遞增,七十年代末以來,籌建和開放的主要博物館有: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一九七八年)、桂林甑皮岩洞穴陳列館(一九七八年)、鹽城市博物館(一九七八年)、萍鄉市博物館(一九七八年)、武漢“八七”會議會址陳列室(一九七八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館(一九七九年)、黃石市博物館(一九七九年)、景德鎮陶瓷曆史博物館(一九七九年)、淮安周恩來故居(一九七九年)、湖北省地質博物館(一九八○年)、淮陰市博物館(一九八○年)、新四軍黃橋革命史陳列館(一九八○年)、武威市博物館(一九八一年)、向警予紀念館(一九八一年)、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博物館(一九八二年)、武漢地質學院博物館(一九八二年)、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一九八二年)、朱德故居紀念館(一九八二年)等。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幾年新館發展速度雖然並不高,但它卻是中國博物館長期停滯後又開始複蘇的轉折期,其意義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中國博物館事業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提高,逐步地從“四人幫”時期的停滯、蕭條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幾年間的轉折、複蘇,一直進入到大約從一九八三年以後的空前繁榮,中國博物館事業開始了一個新的春天。全國文化係統博物館,一九八二年為409所,一九八三年達到467所,一九八四年猛增到618所,一九八五年再增為711所,一九八六年為777所,一九八七年為827所,一九八八年為903所,一九八九年為967所,一九九○年底已逾千,達到1013所。短短七、八年,把中國博物館幾十年來積累的數字,整整翻了一番半。如果加上文化係統外各行各業管理的博物館,一九九○年底總數達到1400所以上。

二、一九九○年底中國博物館事業初具規模

一九九○年底,中國博物館事業不論在數量上或人員上,都已具有一定規模。中國文化係統博物館已達1013所,其中綜合性博物館626所,專門性博物館164所,紀念性博物館223所。按省、自治區、直轄市數量的多少排列為:廣東106所,湖北85所,江西82所,山西67所,福建58所,河南53所,陝西53所,江蘇51所,浙江51所,四川43所,湖南42所,山東41所,甘肅40所,廣西壯族自治區28所,遼寧26所,安徽26所,河北22所,黑龍江20所,雲南20所,北京16所(包括國家文物局直屬博物館5所),海南16所,吉林16所,上海10所,內蒙古自治區10所,天津10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8所,青海6所,貴州4所,寧夏回族自治區3所。

一九九○年底,中國文化係統博物館全部職工人數為2.3萬人,按省、自治區、直轄市博物館職工人數的多少排列為:北京4072人(包括國家文物局直屬博物館2427人),陝西1751人,四川1716人,廣東1453人,河南1311人,湖北1140人,江西1134人,江蘇1064人,山東1021人,遼寧856人,山西749人,吉林731人,浙江684人,福建546人,河北511人,甘肅508人,湖南498人,天津482人,上海472人,廣西壯族自治區472人,安徽418人,黑龍江412人,內蒙古自治區318人,雲南220人,海南190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59人,貴州143人,寧夏回族自治區105人,青海69人。

首都北京,八十年代末已擁有故宮博物院、中國曆史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周口店北京猿人展覽館、中國美術館、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中國現代文學館、國際友誼博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中國科技館、中國農業博物館、中國航空學會航空館、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博物館、中國郵票博物館、北京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北京市藝術博物館、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北京市大鍾寺古鍾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北京天文館、北京古觀象台陳列館、定陵博物館、琉璃河商周遺址博物館、中國體育博物館、北京市古代建築博物館等一批專門性博物館;有宋慶齡故居、北京魯迅博物館、郭沫若故居、茅盾故居、梅蘭芳紀念館、北京文天祥祠、曹雪芹紀念館、徐悲鴻紀念館、詹天佑紀念館、北京市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等一批紀念性博物館;有首都博物館、昌平縣博物館等綜合性博物館。這許多由文化係統和文化係統外各部門舉辦的眾多門類的博物館,極大地豐富了首都社會文化活動內涵,徹底改變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首都博物館事業與作為一個大國首都極不相稱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