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子葉植物(2)(1 / 3)

【檳榔】棕櫚科。常綠喬木。羽狀複葉,小葉先端呈截斷狀。總葉柄三角狀,有長葉鞘。花單性,肉穗花序,雄花生於花序頂端,雌花生於基部。果橢圓形,橙紅色,花萼宿存,中果皮厚,內含一種子。秋冬間采收。原產於東南亞,我國廣東、雲南、福建、台灣等地有栽種。果供食用。種子名“檳榔子”,含檳榔堿和鞣酸等;中醫學上用為消積殺蟲、下氣行水藥,性溫、味辛苦,主治蟲各、食滯、脘腹脹痛、水腫腳氣等症。果皮稱“大腹皮”,亦入藥,性微溫、味辛,功能下氣寬中、行水,主治脘腹痞脹、水腫等症。據現代研究,檳榔可治人、獸絛蟲病,對薑片蟲病也有效。

【桄榔】亦稱“砂糖椰子”。棕櫚科。常綠高大喬木,樹幹外包有纖維鞘。羽狀複葉叢生於莖端,小葉為數,線形。我國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均產;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都有分布。開花時割開花序所流出的液汁,可蒸發成砂糖,繼續產糖4—5年後即枯死;髓心可提取澱粉;葉柄基部的棕毛可編繩或製刷子。

【魚尾葵】別稱“假桄榔”。棕櫚科。大喬木,幹有環紋,基部無吸枝。葉為二回羽狀複葉,聚生於幹頂,小葉半菱形,狀如魚尾。圓錐花序懸垂於葉叢中,夏季開花,花單性,3朵聚生,中央的為雌花。漿果球形,淡紅色。原產熱帶亞洲,我國南部有分布,廣州常栽培為觀賞植物,北方在溫室內栽培。木材堅硬,供建築、細木工等用。

【椰子】棕櫚科。常綠喬木,高25—30米。羽狀複葉,長約4—6米,每葉有小葉180—250片;小葉革質,線形。花單性,雌雄同株。核果圓或橢圓形,直徑20—30厘米,成熟時褐色;外果皮較薄,中果皮為厚纖維層,內果皮角質而堅硬。播種繁殖。遍植於熱帶地區,我國海南島、西沙群島、雷州半島、雲南西南部、台灣南部都有栽培。椰肉(即胚乳)白色,供食用或榨油;胚乳內部的水液可作飲料;果殼可作各種器皿。葉可製扇及蓋屋、編籃等。也是南方海岸防護林的優良樹種。

【海棗】別稱“椰棗”、“波斯棗”、“伊拉克密棗”。棕櫚科。常綠大喬木。羽狀複葉叢生莖端。漿果長橢圓形,形似棗子,味甘美,可鮮食或作密餞。產於非洲北部和亞洲西南部,為伊拉克的重要果樹之一。木材可供建築;葉可編籃;由莖浸出的液汁,可製砂糖或釀酒。

【菖蒲】亦稱“白菖薄”。天南星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氣。葉狹長,長約60—80厘米,排列成兩行,主脈顯著。肉穗花序圓柱形,著生在莖端,初夏開花,花黃色。廣布於全球溫帶,我國各地都有野生或栽培。民間在端午節常將菖蒲葉與艾結紮成束,或燒其花序,以熏蚊蟲。全草也為提取芳香油、澱粉和纖維的原料。根莖也作藥用。

【石菖蒲】天南星科。形似菖蒲,但植株矮小,葉線形而主脈不顯著,花序較柔弱。夏季開花。主產於我國長江以南各省,日本和印度亦有分布。多生於山澗水石隙中或山溝流水礫石間。現多栽培供觀賞。中醫學上以根莖入藥,性溫、味苦辛,功能開竅、豁痰,主治痰厥昏迷、癲狂、驚懼等症。

【芋】俗稱“芋艿”、“芋頭”。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作一年生栽培。地下有肉質的球莖。葉片盾形,綠色;葉柄長而肥大,呈紅、綠或紫色。肉穗花序,花單性,黃綠色,溫帶地區甚少開花。喜高溫濕潤。用球莖繁殖。原產東南亞,我國南方栽培較多。球莖供食用和藥用;葉柄人和飼料。

【海芋】亦稱“觀音蓮”。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成長植株粗壯高大。葉大,闊卵形,基部凹心髒形。每一葉腋內抽1—2肉穗花序,外有粉綠色總苞,總苞上部開展成舟形,下部合成壺狀。初夏開花。產於我國南部及印度和菲律賓。球莖和葉用作健胃藥。據記載本植物的莖和柔嫩部分含有多量澱粉,但有毒。

【獨角蓮】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地下塊莖卵圓形,有毒。葉基生,1—4片,戟狀箭形,全緣。夏季開花,肉穗花序,外具紫色佛焰苞。生於山地較陰濕處。我國河北、山東、四川、山西、陝西、甘肅等省勻有分布;吉林、山東、江蘇等省有栽培。塊莖入藥,稱“白附子”,有劇毒;又可作土農藥。

【魔芋】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有扁球形塊莖。掌狀複葉,小葉作羽狀分裂。夏季開花,花單性,淡黃色,著生在肉質的穗軸上,外包以暗紫色漏鬥狀的佛焰苞。產於我國和越南,我國西南及長江中遊各地栽培較多。塊莖富含澱粉,但有毒,須經石灰水漂煮後,方可食用或釀酒;民間常用以製魔芋豆腐。

【天南星】別稱“南星”、“虎掌星”。天南星科。多年生有毒草本。地下莖球形。掌狀複葉,小葉披針形。夏季開花,肉穗花序外包紫色或綠色的佛焰苞。漿果多數,成熟時鮮紅色。自生山野。主產於我國雲南、湖南以及華東各地。球莖可製取澱粉。中醫學上以球莖入藥,性溫、味苦辛,有毒,功能祛風、化痰,主治中風、破傷風、小兒驚風、風痰癲癇等症;外敷癰腫。本品研末用牛膽汁拌製而成的,稱“膽南星”,主治驚懼、痰厥、風痰、眩暈等症。

【虎掌】亦稱“南星”。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有近球形的塊莖。掌狀複葉,形似鳥趾。初夏開花,肉穗花序外有淡紫色或淡黃色佛焰苞。通常生長在陰濕的樹林下。我國南部各地都有分布,也產於日本。塊莖供藥用,功用同天南星;又塊莖富含澱粉,亦可加工利用。

【半夏】天南星科。多年生有毒草本,地下有小塊莖。掌狀複葉具三小葉,葉柄基部有一瘤狀突起,即珠芽。初夏開花,肉穗花序外有黃綠色佛焰苞。產於我國北部、西南和長江流域一帶,日本也有分布。自生圃地或樹林下,適應性強。其幹燥塊莖未經炮製的稱“生半夏”,有毒,經炮製後稱“製半夏”。中醫學上多用製半夏,性溫、味辛,功能燥濕化痰、和胃止嘔,主治痰濕水飲、胸膈脹滿、嘔吐、咳喘等症。

【馬蹄蓮】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地下具炔莖。葉基生,心狀卵形。初夏抽肉穗花序,外有漏鬥狀的佛焰苞,白色或乳色,形似花冠,頗美麗。原產南非洲,世界各地廣為栽培;我國城市溫室內亦常見盆栽,供觀賞。

【浮萍】別稱“青萍”。浮萍科。植物體葉狀,倒卵形或長橢圓形,浮生在水麵,下麵有根一條。葉狀枝自植物體下部生出,對生。夏季開花,花白色,著生在葉狀體的側麵。通常用芽繁殖。廣布於全球各地;我國各地池塘、湖泊內常見。可作豬和家禽的飼料,也可作綠肥;中醫學上以帶根全草入藥,性寒、味辛,功能發汁透疹、清熱利水,主治表邪發熱、麻疹、水腫等症。

【品藻】別稱“三叉浮萍”。浮萍科。葉狀體卵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12—19毫米,沉於水中的無氣孔,開花時浮於水麵,具氣孔;幼嫩的葉狀體常生在較老葉狀體的兩側,呈十字形,下麵有小根或無小根。夏秋開花。生於池沼、淺水湖泊和泉水中。分布於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和北美洲;我國產於華東各地。可作豬和家禽的飼料。

【紫萍】亦稱“水萍”。浮萍科。植物體扁平,浮於水麵,廣倒卵形,表麵綠色,背麵紫色,並著生根多條。夏季開花。廣布於溫帶和熱帶地區,我國各地均產,生於靜水中。全草常作鴨和豬的飼料;中醫學上以全草入藥,稱“紫背浮萍”,性寒、味辛,功能發汗透疹、清熱利水,主治表邪發熱、麻疹、水腫等症。

【無根萍】亦稱“微萍”、“蕪萍”,俗稱“大球藻”。浮萍科。為種子植物中體型最小的一種,無根無葉,葉狀體近球形,長約1毫米,寬不及1毫米,浮生在靜水池沼的水麵。花小。果實圓球形。但不常開花,一般用芽繁殖。分布於全球各地。春夏間常見於我國東南部水稻田內。為養殖魚苗的良好飼料。

【穀精草】穀精草料。一年生草本。葉片線形,叢生在短的莖端。夏秋間開花,花白色,單性,呈頭狀花序。生於田野或沼澤地。我國分布普遍,日本亦產。花穗供藥用,治多種眼病。另種賽穀精草,分布於江蘇、浙江、廣東等地,也可作穀精草用。

【鳳梨】也叫“波羅”。鳳梨科。多年生常綠草本。莖基部生吸芽。葉劍狀,密生,螺旋狀排列,邊緣常有利刺。花序頂生,由葉叢中抽出,橢圓形,狀似鬆球;花無柄,紫紅色。複果肉質,果頂有冠芽。多用吸芽、冠芽等無性繁殖。性喜溫暖。原產巴西,我國主產於台灣、廣東、廣西、福建等地。果實除供生食外,可製罐頭食品及其他加工品。葉纖維可製繩或作紡織和造紙原料。

【鴨蹠草】鴨蹠草科。一年生草本。莖下部常匍匐地上,節上生根。葉互生,略肉質,卵狀披針形;葉鞘通常無毛。夏秋開花,花深藍色,聚傘花序呈叉狀分枝,有盔狀佛焰苞。蒴果2室。多生陰濕地區,我國各地都有分布;越南和日本也有分布。全草可作豬的飼料;中醫學上用作清熱解毒、利尿藥,性寒、味甘,主治外感發熱、咽喉腫痛、小便不利等症。外用可治蛇咬傷。

【竹節草】別稱“肉草”、“疣草”、“竹節菜”。鴨蹠草科。一年生草本。莖匍匐斜上,節上生根。葉披針形至廣披針形;葉鞘通常有毛。夏秋開花,花藍色,聚傘花序生於佛焰苞內,苞呈卵狀披針形。蒴果3室。產於熱帶和亞熱帶,我國南部也有分布。喜生肥沃水濕處,繁殖極快,可連刈多次。為豬、兔、鵝等的良好飼料。

【雨久花】別稱“浮薔”。雨久花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葉片闊心髒形,從莖的基部生出,有長柄。夏秋間開藍色花數朵,著生在花莖上部。池沼、溪邊、湖畔都有生長。分布於我國東北、華東以及朝鮮、日本等地。全草是草魚和家畜的飼料。又供觀賞。

【鳳眼藍】亦稱“鳳眼蓮”、“水葫蘆”。雨久花科。水生直立或漂浮草本。根須狀。葉直立,卵形或圓形,光滑,葉柄長或短,中部以下膨大如球,基部有鞘狀苞片。花莖單生,中部亦具鞘狀苞片;穗狀花序有花6—12朵,花被漏鬥狀,6裂,藍紫色,上麵一枚裂片較大,有黃色斑點。原產於熱帶美洲,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均有分布。繁殖迅速。可作豬飼料或綠肥。

【燈心草】燈心草科。多年生沼澤草本。莖直立,單生,細柱形,葉片退化。花序側生於莖上,成傘狀或複傘狀,夏季開花,花淡綠色;子房3室。分布幾遍全球各地,我國各地均產。莖杆可用以造紙、織席、編鞋等;莖髓俗稱“燈草”,可用以點油燈;亦入藥,性微寒、味甘淡,功能利尿、清熱,主治小便不利、心煩失眠等症。

【百部】亦稱“蔓生百部”。百部科。多年生草本,地下簇生紡錘狀肉質塊根。莖上部攀援他物上升。葉卵形,2—4片輪生節上。初春開花,花淡綠色,花梗貼生於葉的主脈上,宛如花從葉上生出。野生於山坡或竹林中,我國華東各省均有分布,日本也產。用分根或種子繁殖。另種直立百部,莖直立。兩種植物的塊根,均含生物堿;中醫學上以塊根入藥,性微溫、味苦甘,功能溫肺止咳、殺蟲,主治新久咳嗽、蟲積;外用治疥瘡、殺蟲虱。

【吊蘭】亦稱“掛蘭”、“釣蘭”。百合科。多年生常綠草本。葉叢生,線形,中間有白色帶狀條紋。從葉叢中常抽出細長柔韌下垂的枝條,頂端或節上萌發嫩葉和氣生根。夏季開花,花白色,呈疏散總狀花序。附生於樹幹上。原產南非洲,我國已引入栽培,常盆栽懸掛室內供觀賞。用分株或壓條繁殖。

【知母】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具匍匐根莖,橫生,常半露於地麵上,外麵密被黃褐色毛狀葉鞘分裂物。葉叢生,線形。花莖出自葉叢間,頂生總狀花序,夏季開花,花白花,具淡紫色條紋。蒴果三角狀卵圓形。產於我國東北、西北和華北,華東有栽培。用根莖或種子繁殖。中醫學上以根莖入藥,性寒、味苦,功能滋陰降火,主治熱病煩渴、肺熱咳嗽、虛勞發熱等症。

【蘆薈】亦稱“油蔥”。百合科。多年生草本。葉基出,簇生,狹長披針形,邊緣有刺狀小齒。夏秋在花莖上開花,花黃色或有赤色斑點。用分根繁殖。主產於熱帶非洲。我國雲南元江有野生,南部有栽培,一般於溫室內盆栽供觀賞。由葉汁濃縮幹燥所成的塊(含蘆薈甙,水解後產生蘆薈瀉素),中醫學上用為瀉下、清熱、殺蟲藥,性寒、味苦,主治小兒疳積、熱結便秘等症。

【玉簪】百合科。多年生草本。葉叢生,卵狀心髒形,有光澤。花莖從葉叢中抽出,總狀花序,秋季開花,花潔白色,芳香。喜生於陰濕處。原產我國及日本;我國各地都有栽培。分根繁殖。為庭園觀賞植物;鮮花可提取芳香油。

【紫萼】百合科。多年生草本。葉叢生,卵形,較玉簪為窄短。花莖由葉叢中抽出,總狀花序,夏秋開花,花淡紫色。生於山坡林下。我國華東至西南各地都有分布。常盆栽供觀賞。分根繁殖。

【萱草】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塊根肥大,長紡錘形。葉叢生,狹長,背麵有棱脊。花莖頂端生花6—12朵;夏秋間開花,花漏鬥狀,橘紅或橘黃色,無香氣。春季或秋季行分株繁殖。原產歐洲,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種,或野生於濕地。花作蔬菜(稱“金針菜”),並供觀賞;根和塊根可作農藥。

【黃花菜】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塊根肥大。花莖頂端生花3—6朵,夏秋間開花,花漏鬥狀,淡黃色,有香氣。春季或秋季行分株繁殖。我國東北、華北及長江以南各地均有栽培。花作蔬菜(稱“金針菜”),並供觀賞;根供藥用。

【麥門冬】簡稱“麥冬”。百合科。多年生常綠草本,須根常於中部膨大成紡錘形。葉叢生,線形,革質。秋季開花,花淡紫色,在花莖上成疏總狀花序;子房上位。我國各地皆產,也有栽培;日本也有分布。常栽於庭園間供觀賞。分根或用種子繁殖。本植物和沿階草的塊根,均稱“麥冬”,中醫學上均入藥,性寒、味甘微苦,功能養陰生津、潤肺止咳,主治肺虛燥咳、熱病傷津等症。

【沿階草】亦稱“書帶草”。百合科。多年生常綠草本,須根常膨大成紡錘形。葉叢生,線形,革質。夏季開淡藍紫色花,花莖較葉叢短,花排列呈總狀花序,子房半下位。產於我國各地,野生或栽培;日本也產。多栽於庭園小徑邊供觀賞;本植物的塊根與麥門冬的塊根都稱“麥冬”,供藥用,效用相同。

【鈴蘭】亦稱“君影草”、“草玉鈴”。百合草。多年生草本,具橫生根莖。葉通常2枚,長橢圓形,基部互抱呈鞘狀。花莖頂生總狀花序,夏季開花,花鍾狀,下垂,白色,有香氣。漿果球形,熟時紅色。歐洲、亞洲、美洲均有分布,我國東北和北部山地林下都有野生。可供觀賞。全草用為強心藥;花可提取芳香油。

【吉祥草】亦稱“鬆壽蘭”、“觀音草”。百合科。多年生常綠草本。莖匍匐地下或地上。葉叢生在匍莖的頂端或節上,線形或線狀披針形。穗狀花序著生於較短的花莖上部,秋末冬初開花,花淡紫紅色。漿果球形,紫紅色。生長於陰濕地區或林下。產於我國長江以南各地。常見栽培,供觀賞。根和全草入藥。用分株繁殖。

【蜘蛛抱蛋】別稱“一葉”。百合科。多年生常綠草本,地下具粗壯的根莖。葉叢生,長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帶革質。春季開花,花不顯著,貼近地麵,褐紫色或淡綠色。原產我國南部。我國各地栽培於庭園間或盆栽供觀賞。用根莖繁殖。變種斑葉蜘蛛抱蛋,葉有黃白色條紋或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