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續)
【午時花】一名“夜落金錢”。梧桐科。一年生草本。葉戟狀披針形,有鋸齒。秋季開花,花生於葉腋,鮮紅色,午時開放,翌晨即閉,花冠常整個脫落。原產熱帶亞洲。栽培供觀賞。
【可可】梧桐科。常綠喬木。葉長橢圓形,頂端驟尖。花紅色,簇生於樹幹和主枝上。果長卵圓形,紅、黃或褐色。果殼厚而硬。種子扁平。播種繁殖。原產於美洲熱帶,我國廣東、台灣等地有栽培。種子焙炒、粉碎後即成可可粉,為製巧克力糖的原料,也作飲料,並供藥用,有強心、利尿為效。
【獼猴桃】亦名“楊桃”、“羊桃”。獼猴桃科。落葉木質藤本;有片狀髓。小枝密生毛。葉卵形或圓形,先端圓或突尖、微凹,基部稍心形,下麵密生灰色毛。夏季開花,聚傘花序,花白色,後變黃色。漿果夏秋間成熟,卵形至近球形,長2.5—5厘米,初時密被絨毛,熟時無毛,黃褐綠色。產於我國中部、南部至西南部。果味甜,含多種維生素,可食,並製果醬或釀酒;根入藥,有清熱利水、散閼止血作用;葉能止外傷出血;樹皮和髓可造紙。另種“軟棗獼猴桃”小枝無毛,葉廣橢圓形或廣卵形,先端驟尖,基部圓或截形以至楔形,下麵無絨毛。花白色。果實近球形至橢球形,長2—2.5厘米。產於我國東北部至北部,亦見於朝鮮和日本。用途同前種。
【油茶】山茶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皮淡褐灰色,平滑不裂。葉革質橢圓形,有鋸齒。秋季開花,花大型,白色。蒴果有毛,種子1—3枚。產於我國中部,為重要油料作物,常栽培。喜酸性土,不耐鹽堿。種子榨出的油供食用及工業用;餘渣可作肥料或供洗濯,並可殺稻田害蟲。
【山茶】山茶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革質,卵形或橢圓形,上麵光亮,邊緣有細齒。冬春開花,花大型,常大紅色。園藝上品種很多,有單瓣、重瓣,花色紅、白不一。產於我國、朝鮮和日本,久經栽培,為著名觀賞植物。木材供雕刻和製農具用。種子榨出的油,供食用和工業用。中醫學上以花入藥,性寒、味苦,功能涼血止血,主治吐血、衄血、便血等症。
【茶】一名“茗”。山茶科。常綠灌木。葉革質,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有鋸齒。秋末開花,花1—3朵腋生,白色,有花梗。蒴果扁球形,有三鈍棱。產我國中部至東南部。廣泛栽培。性喜濕潤氣候和微酸性土壤,耐陰性強,用種子、扡插或壓條繁殖。葉含咖啡堿、茶堿、鞣酸、揮發油等,有興奮大腦和心髒作用,除充作飲料外,並為製茶堿、咖啡堿的原料。根供藥用。
【木荷】一名“何樹”。山茶科。常綠小喬木。葉革質,長橢圓形或橢圓形,有疏鋸齒。初夏開花,花白色,芳香,傘房花序。蒴果扁球形,木質,有毛。產於我國中部至南部。喜酸性肥沃土壤。木材堅硬致密,可作家具、枕木、紗錠、膠合板等;樹皮可醉魚。又可供觀賞。
【厚皮香】山茶科。常綠小喬木。葉革質,長橢圓狀倒卵形,全緣。夏季開花,花生於新枝下部,淡黃白色,芳香,有長梗,向下彎曲。蒴果紅棕色。產於我國中部至南部,亦見於日本。木材供製筷子及雕刻等用;種子可榨油,製潤滑油及肥皂等;樹皮可提製栲膠及茶褐色染料。亦栽培供觀賞。
【金絲桃】金絲桃科。半常綠小灌木。葉對生,長橢圓形,全緣,有無數透明油點。夏季開花,花鮮黃色,花術結合成一長條。產於我國中部,栽培供觀賞。根、葉入藥,有清熱解毒、祛風濕作用,治蛇傷、癤腫、風濕性腰痛。另種金絲梅,亦稱“雲南連翹”。形似前種,但花柱幾全分離。見於我國中部、東部至西南部。亦供觀賞;根入藥,有破血祛閼、催乳、利尿作用。
【藤黃】藤黃科。常綠小喬木。葉革質,橢圓狀倒卵形,全緣。花單性,帶黃色;雄花約三朵成一簇,雌花單生。漿果球形。分布於印度、泰國。樹皮傷後滲出的黃色樹脂稱“藤黃”,用於繪畫,有毒。
【油楠】?亦稱“青梅”、“青皮”。龍腦香料。常綠大喬木,高達30米。樹皮褐灰帶綠色;枝被黃色星狀毛。葉互生,革質,長橢圓形,長6—10厘米,全緣。圓錐花序腋生,花白色,被絨毛,花萼5枚,其中2枚於結實時增大為一對長翅。果實不開裂,堅果狀。種子1—3顆。分布我國海南島,為當地森林的主要樹種之一。亦見於越南。木材堅重,耐腐,不易翹裂,為建築、造船、製家具等的優良用材。?豆科的蚌殼樹亦稱“油楠”。
【龍腦樹】龍腦香科。大喬木。葉卵形,全緣。花白色,芳香,圓錐花序。果實含一種子。原產蘇門答臘、加裏曼丹等地。樹幹經蒸餾後所得的結晶,稱龍腦或冰片,為一種香料,中醫學上用為芳香開竊藥。
【柳安】英文lauan的音譯,亦稱“柳安木”。緬甸、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所產木材的一種類型。其原植物有白柳安屬、紅柳安屬、柳安屬等數種。均為龍腦香料的常綠大喬木。白柳安木材結構粗,紋理斜,易於幹燥和加工,且著釘、油漆、膠合等性能均好;好柳安木材結構、紋理亦如白柳安、徑切麵花紋美麗,但幹燥和加工較難。柳安一般為門窗、家具、車輛等的良材。
【檉柳】一名“三春柳”、“西河柳”、“山川柳”。檉柳科。落葉小喬木,枝條纖弱,多下垂。葉小,鱗片狀。夏季開花,花小型,淡紅色,由細瘦總狀花序合成圓錐花序。蒴果。分布於我國黃河和長江流域以至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平原、沙地及鹽堿地,為鹽土地區重要造林樹種。又栽培供觀賞。枝幹可編筐籃。中醫學上以嫩枝和葉入藥,性平、味甘鹹,能透發痧疹。
【三色董】俗稱“蝴蝶花”。董菜科。草本,莖有分枝。葉卵狀長橢圓形。春夏開花,花不整齊,花瓣圓形,通常每花有藍、白、黃三色,頗美麗,為園藝栽培品,供觀賞。莖、葉可入藥,為止咳劑。
【紫花地丁】董菜科。多年生草本。葉均基出,有長柄,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春夏開花,花淡紫色,不整齊,花瓣五片,下方一片擴大,基部有管狀距。蒴果裂為三瓣。產於我國各地,亦見於朝鮮、日本和印度、緬甸。中醫學上以全草入藥,性寒、味苦辛,功能清熱解毒,主治疔瘡癰腫等症。
【大風子】大風子科。喬木。葉革質,披針形,全緣。花雌雄異株,生於葉腋。漿果球形,直徑8—12厘米,果皮堅硬,內有軟肉,含種子30—40粒。產於中南半島至印度。種子榨出的油,稱大風子油。中醫學上用其種子或油為祛風殺蟲藥,性熱,有毒,主治麻風、惡瘡、疥癬等。同類的植物尚有多種,均稱大風子,療效相似。過去曾誤以同科的馬蛋果為大風子。
【柞木】一名“蒙子樹”、“鑿刺樹”、“冬青”。大風子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生棘刺。葉卵形或長橢圓狀卵形,有鋸齒,羽狀脈。初秋開花,雌雄異株,花小型,黃白色,成極短的總狀花序。漿果小球形,黑色。產於我國西部、中部至東南部,日本和越南亦有分布。生長較慢。木材堅硬,供製家具等用;又為觀賞樹。此外,山毛櫸科的麻櫟,亦稱“柞木”。
【旌節花】旌節花科。落葉灌木。葉卵形或廣橢圓形,有鋸齒。春季開花,花小型,淡綠黃色,成穗狀的總狀花序。漿果小球形,列成一串。產於我國西部至中部。可供觀賞。莖髓供藥用。
【西番蓮】西番蓮科。蔓生植物,有卷須。葉掌狀五至七深裂。夏季開花,花大型,淡紅色,微香,花中有稱副冠的絲狀體多條。果實肉質,橢圓形,黃色。原產巴西。栽培供觀賞。另種雞蛋果,葉深三裂,花白色,果實卵形,長5—7.5厘米,熟時深紫色,可供食用。亦原產於巴西,我國有栽培。
【番木瓜】一名“萬壽果”、“番瓜”,俗亦稱“木瓜”。番木瓜科。小喬木,木質柔軟。葉大,叢生莖頂,常掌狀七裂,有長柄。花雌雄異株,黃色。漿果肉質,長橢圓形至近球形,成熟時黃色或淡綠色,果肉厚。種子黑色,具皺紋。旺果期四至十一月。性喜炎熱。原產美洲熱帶,廣植於世界熱帶地區,我國廣東、廣西、福建、台灣和雲南南部均有栽培。一般用播種繁殖。果實含維生素C、胡蘿卜素及蛋白酶,供生食,亦可製成多種加工品。未熟果實的乳汁供藥用,或為製造化妝品的原料。種子可榨油。
【秋海棠】秋海棠科。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光滑。葉卵形,基部斜心形,下麵紅色。秋季開花,花淡紅色,雌雄同株。蒴果有三大翅。產於我國,亦見於日本和印度尼西亞等地。供觀賞;並入藥,有活血、止血、清熱作用。此外同屬中栽培和種類尚多,最覺見的為四季秋海棠,葉卵形或廣橢圓形,基部帶斜,兩麵光亮,邊緣具鋸齒和纖毛。花淡紅色或白色,從夏到冬,開謝相繼,故名。原產巴西。
【仙人掌】仙人掌科。灌叢狀肉質植物,高2—8米,節片扁平,綠色,卵形或長橢圓形,有黃褐色或暗褐色刺。花黃色,直徑約7.5厘米,花瓣基部帶紅色。果實肉質,紫色。原產巴西至阿根廷,我國西南部有野生的。供觀賞。此外同屬中其他類似植物,亦常泛稱仙人掌。
【蟹爪蘭】亦稱“蟹足霸王鞭”、“仙人花”、“錦上添花”。仙人掌科。肉質植物。莖多分枝,常成簇懸垂,莖節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鮮綠色。冬春間開花,玫瑰紅色,生在幼莖節的頂端。果梨形,紅色。扡插繁殖或嫁接在仙人掌等植物上。原產於巴西,我國大多在溫室栽培。供觀賞。
【曇花】仙人掌科。肉質植物,老枝圓柱形,新枝扁平,綠色,呈葉狀。花生於葉狀枝的邊緣,大型,白色,極美麗,芳香,夜開,翌晨即萎,僅數小時,故有曇花一現之說。原產熱帶美洲,我國各地溫室栽培,供觀賞。用葉狀枝扡插繁殖。
【令箭荷花】仙人掌科。多年生草本。枝扁平,披針形,邊緣具有疏鋸齒。花著生在莖先端兩側,外麵深紅,內麵洋紅色,喉部綠黃色,筒部短,花被開張,反卷,花絲及花柱均彎曲,極為美麗。扡插繁殖。我國各地多於溫室栽培。供觀賞。
【沉香】亦稱“伽南香”、“奇南香”。瑞香科。常綠喬木。葉革質,卵狀披針形,有光澤。花白色,傘形花序。產於印度、泰國至越南。心材為著名熏香料;中醫學上用含有棕黑色樹脂的樹根或樹幹加工後入藥,性溫、味苦辛,功能降氣止痛,主治氣逆喘息、嘔吐、呃逆、脘腹疼痛等症。另種土沉香,亦稱“女兒香”、“崖香”。產於我國南部,以海南島最盛。木材亦有香氣,用途相似。
【瑞香】瑞香科。常綠灌木。葉常簇生,橢圓狀長橢圓形。春季開花,花集生頂端,呈頭狀,無花冠,萼筒呈花冠狀,芳香,外麵紅紫色,內麵白色。常不結實。產於我國,久經栽培,有不少品種。供觀賞;莖皮纖維為造紙的良好原料。
【芫花】瑞香科。落葉灌木。葉對生或偶為互生,紙質。春季花先葉開放,無花冠,萼筒呈花冠狀,淡紫色。核果白色。產於我國各地。可供觀賞。莖纖維為製紙原料。中醫學上以花蕾入藥,性溫、味辛,有毒,功能瀉水逐飲,主治水腫脹滿、痰飲咳逆、脅痛等症。
【結香】亦稱“黃瑞香”、“滇瑞香”。瑞香科。落葉灌木,枝常三歧。葉廣披針形,兩麵被毛。春季開花,花集成球狀,無花冠,萼筒呈花冠狀,黃色。產於我國。栽培供觀賞。全株入藥。莖皮纖維為造紙的良好原料。
【狼毒】植物名。究屬何種,本草書中,記載不明。主產我國東北和俄羅斯西伯利亞為狼毒。中醫學上用其根為行水、消積、殺蟲藥,但有大毒,多作外用,內服宜慎用。狼毒大戟莖葉的浸出液可防治螟蟲、蚜蟲等。
【胡頹子】胡頹子科。常綠灌木,有刺。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被鱗毛。晚秋開花,花生於葉腋,下垂,銀白色。果實次年初夏成熟,紅色。產於我國和日本。栽培供觀賞。中醫學上以果、根、葉入藥,果可治瀉痢,根可止血,葉可治肺虛短氣喘咳。
【牛奶子】亦稱“羊奶子”。胡頹子科。落葉灌木,枝常有刺。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背麵有銀白色鱗毛。初夏開花,花簇生葉腋,黃白色,芳香。果實廣橢圓形,秋季成熟,紅色,果柄長8—12毫米。產於我國北部至中部,亦見於日本。果可食,也可釀酒和藥用。另種木半夏,落葉灌木。葉橢圓形至卵形。果實夏季成熟,葉酸美,果柄長15—25毫米,下垂。產於我國和日本。用途同前種。
【沙棗】別稱“銀柳”、“香柳”、“桂香柳”。胡頹子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老枝栗褐色,常具棘刺,幼枝被銀白色鱗片。葉長圓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兩麵均有銀白色鱗片,背麵較密。夏季開花,花銀白色,芳香,1—3朵生小枝下部葉腋。果實長圓狀橢圓形,熟時栗褐色,密被銀白色鱗片。分布於我國西北、華北、東北;地中海沿岸地區、蘇聯、印度亦產。常生於沙漠地區,也有栽培的。可作水土保持、防沙造林的先鋒樹種。木材堅硬,可製車輛、器具和家具等;果供生食或釀酒、熬糖。
【沙棘】胡頹子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枝灰色,常有刺。葉線狀披針形,被銀色鱗毛。春季先葉開花,花極小,帶黃色。果實廣橢圓形,橙黃色。產於我國雲南、四川、陝西至河北一帶。生長不擇土壤,可作固沙植物。葉和果可飼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