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脊椎動物
【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的相對詞。脊椎動物以外所有動物總稱。主要特身體中輛無脊椎骨所組成的脊柱。與脊椎動物相反,神經係在腹麵,心髒在背麵,故又有“腹神經動物”之稱。主要包括原生動物、海綿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原索動物等。占動物界種數的絕大部分。
【原生動物】簡稱“原蟲”。後生動物的相對詞。動物界最原始的一門。由單細胞構成(也有由單細胞集成群體的),故也稱“單細胞動物”。體形微小,一般須用顯微鏡觀察。分布於淡水、土壤和海洋中,或營寄生生活。部分種類(如痢疾蟲變形蟲、瘧原蟲、利什曼蟲等)為重要的病原體。通常分鞭毛蟲綱(如錐體蟲)、肉足蟲綱(如變形蟲)、孢子蟲綱(如瘧原蟲)、纖毛蟲綱(如草履蟲)等綱。
【鞭毛蟲綱】原生動物門的一綱。以鞭毛運動。種類很多,其中一部分具有葉綠素,象植物一樣行光合作用,自造養料,但又能與動物一樣攝取有機物質,如眼蟲(這一類群有時也被列入植物,稱眼蟲藻);另一部分無葉綠素,如夜光蟲;寄生的如錐體蟲、利什曼蟲、人毛滴蟲、陰道毛滴蟲等。
【夜光蟲】原生動物門,鞭毛蟲綱。體呈球形,膠狀透明,肉眼可見。體腹麵有一條凹溝,口位於溝的中央,附近生一條極的鞭毛。另外又伸出一粗大的觸手。海產。受波濤振蕩的刺激,放出熒光。
【角鞭毛蟲】鞭毛蟲綱,多甲藻科。體表有殼,殼上有一縱溝和一橫溝。前端有一條角狀突,後端有一—4個較短的角狀突。鞭毛2條,一條環繞橫溝,一條沿縱溝向後。因它體內具有金黃色色素體,植物學家也將它列入植物,稱為“角藻”。營浮遊生活,能緩慢遊泳。晚間或清晨行縱分裂繁殖。淡水中很普通,有些種生活於海中。可為魚類的餌料。
【錐體蟲】鞭毛蟲綱,錐體蟲科。體呈柳葉形,前端有一條鞭毛從側緣向後延展,形成一膜,稱“波動膜”。種類很多,寄生於人體和家畜的,可引起嚴重病疫。如岡比錐體蟲,寄生人的血液和腦脊髓液中,引起睡眠病,流行於熱帶非洲,由舌蠅媒介傳染。
【利什曼蟲】鞭毛蟲綱,錐體蟲科。身體形狀因發育階段的不同而有變化。寄生在吸血蟲昆體內時,前端生一條鞭毛,很象錐體蟲,稱細滴體。由昆蟲傳入人或其他動物體內時,細胞變成小圓球形,細胞核很大,鞭毛萎縮,稱利杜體。利杜體在宿主細胞內大量分裂繁殖,便引起嚴重的病疫。寄生人體的利什曼蟲有杜氏利什曼蟲、熱帶利什曼蟲和巴西利什曼蟲三種。杜氏利什曼蟲也稱“黑熱病原蟲”,是黑熱病的病原體。寄生在人或犬的脾、肝、骨髓、淋巴結和腸粘膜等網狀內皮細胞內,由中華白蛉傳播媒介。
【人毛滴蟲】鞭毛蟲綱,毛滴蟲科。體呈梨形,前端有鞭毛3—5條,另一條向後延伸,形成波動膜,梢端拖曳在體後。細胞核位於體的前部。寄生於人的大腸、小腸內,沒有致病作用。
【陰道毛滴蟲】鞭毛蟲綱,毛滴蟲科。體呈梨形,前端有鞭毛4條,另一條向後延伸,形成波動膜,梢端拖曳在體後。細胞核呈卵圓形,位於體的前部。多寄生於女子的陰道粘膜上,引起陰道炎;也可寄生於男子的尿道中。主要由接觸傳播。世界性分布。
【肉足蟲綱】也稱“根足蟲綱”。原生動物門的一綱。細胞膜柔薄,無纖維素,細胞質能向外流動而形成突起,稱為“偽足”。偽足有暫時的,也有永久的;有單獨的,也有分叉的;有專作運動的,也有兼能攫取食物的。全部以有機物為養料,或營寄生生活。例如變形蟲、太陽蟲、砂殼蟲和結腸內變形蟲。
【變形蟲】音譯“阿米巴”。肉足蟲綱,變形蟲科。細胞膜纖薄;由於原生質的流動,使身體表麵生出無定形的指狀、葉狀或針狀的突起,稱“偽足”,身體即借此而移動。身體的輪廊,隨偽足的伸縮而有變化。偽足還會包圍外物,把被包裹的食物進行消化。種類很多。一般生活在水中,如大變形蟲。
【痢疾內變形蟲】也稱“溶組織內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肉足蟲綱,內變形蟲科。生活史分滋養體和包囊兩個時期。滋養體直徑18—25微米,有簡單的偽足,能運動。寄生人的大腸壁內,取食腸粘膜碎片和紅血細胞,引起阿米巴痢疾,還可進入肝髒,引起肝膿腫。腸內情況不適於生長發育時,原生質收縮,外被囊壁,形成包囊。包囊直徑3.5—20微米;具1—4個核,呈休眠狀態,對不良的抵抗力強。包囊隨糞便排出體外,可隨飲水、食物等傳染而進入人體,脫囊後又成滋養體。
【結腸內變形蟲】肉足蟲綱,內變形蟲科。生活史與細胞形態和痢疾內變形蟲相似,但體較大,約15—40微米。滋養體寄生在人的結腸內時,以細菌和酵母等為營養,不侵入組織內,不致引起疾病。包囊球形,內1—8個核。隨糞便排出人體,經飲水、食物等再傳入人體。
【砂殼蟲】原生動物門,肉足蟲綱,砂殼蟲科。身體構造類似變形蟲,但體外被有一角質殼,殼上常膠粘著許多砂粒。殼有一定的形狀。由殼口伸出葉狀的偽足,有單一的和分枝的。產於淡水中。
【太陽蟲目】原生動物門,肉足蟲綱的一目。體呈球形,偽足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尖針形,中央有軸絲一條,放射狀排列於蟲體四周,是典型的輻狀偽足;一種是絲狀,無軸,瘦細而長。偽足用以捕捉食餌。幾全部生活於淡水中。
【有孔蟲】原生動物門,肉足蟲綱的一目。體為原生質的小塊,有石灰質殼。殼壁有無數小孔,由此溢出原生質及絲狀的偽足,所以有的學者認為是骨胳。常常數個個體相連,配列為二列,或配列為螺旋形。常飄浮海中或棲息海底。死後其遺殼往往堆積成石灰質岩石。有孔蟲化石可用以鑒定地層時代,對石油地質的研究特別有價值。
【放射蟲】原生動物門,肉足蟲綱。體常呈球形,伸出多數絲形的偽足,呈放射狀,故名。體內有膜質中央囊,囊麵穿有許多小孔,將身體分為內外兩部分,外部被膠狀物質,多有液泡;內部有細胞核、液泡及赤、黃等色的油滴。通常均由身體中央射出針狀骨棘,間或多數針狀物相集成層或互相連絡而成籠狀,形狀精細繁多。多以分裂法繁殖,也有以孢子繁殖的。多產於熱帶海洋中。為構成浮遊生物的重要部分。
【孢子蟲綱】原生動物門的一綱。全部寄生。至少在初期都寄生在宿主細胞內部,吸收宿主的養料,因而有些種類可使宿主發生嚴重疾病。成體無偽足、鞭毛和纖毛,所以不能多活動。生活史很清楚地有一個有性生殖(配子生殖)和無性生殖(裂體生殖)的交替現象。如瘧原蟲、巴倍蟲、微粒子等。
【瘧原蟲】孢子蟲綱,瘧原蟲科。生活史有四個時期,即紅血細胞外裂體增殖,紅血細胞內裂體增殖,配子生殖,孢子增殖。傳播媒介有按蚊、庫蚊和伊蚊。感染瘧原蟲孢子體的雌蚊吸血時,孢子體隨蚊的唾液注入寄生主體內,經血液侵入肝細胞,進行紅血細胞外裂體增殖,產生潛隱子;潛隱子侵入紅血細胞,再行紅血細胞內裂體增殖,產生裂殖子;裂殖子又侵入正常的紅血細胞進行裂體增殖;當大量裂殖子散出時,便引起瘧疾狀狀。經過幾代紅血細胞內裂體增殖,部分裂殖子發育為大配子母細胞和小配子母細胞,開始配子生殖,它們隨蚊蟲吸血進入蚊胃,完成配子生殖的發育,然後開始孢子增殖,產生孢子體,當蚊蟲吸血時傳入寄主體內。寄生於人體的瘧原蟲有四種: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及卵形瘧原蟲。此外,還有專寄生於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的瘧原蟲。
【巴倍蟲】原生動物門,孢子蟲綱。寄生血細胞內,由壁虱傳播,往往引起嚴重獸疫。如牛巴倍蟲等引起牛尿血病,犬巴倍蟲引起犬黃疸病和血尿熱。都是世界性分布。
【肉孢子蟲】孢子蟲綱,肉孢子蟲目的一屬。初從孢子發生的個體呈變形蟲狀,侵入腸壁,從淋巴管係至脂肪組織,再定居於肌肉組織內,漸次增大,最後成為囊狀體,長可達20毫米。囊狀體有內外兩層被膜,內部分裂成許多小球,最後生成腎形或半月形的孢子。羊肉孢子蟲主要寄生在綿羊的食管壁內,也侵襲舌肌、肋間肌、心肌等,產生肉孢子早毒素。這種毒素僅對家兔有致死作用。有人從生活史中觀察,這一目極似真菌,列為真菌。
【蠶微粒子】孢子蟲綱,微粒子科。孢子由蠶卵和蠶糞傳播,進入蠶的消化道內發育為微小的變形蟲體;變形蟲體侵入消化道壁的細胞間,分裂增殖,由血液散布全身,最後形成孢子。孢子卵圓形,內有一個具有長極絲的“極囊”。是引起嚴重的蠶微粒子病的病原,對養蠶業有害。
【纖毛蟲綱】也稱“浸液蟲綱”。原生動物門的一綱。全身密被細纖短毛。有大核和小核。除無性生殖的分裂方法以外,還有兩個體暫時靠攏、交換一部分小核後離開的接合生殖(有性生殖)。種類多,淡水、鹹水都產(如草履蟲、鍾蟲、喇叭蟲),部分寄生(如結腸小袋蟲寄生於人體)。吸管蟲也列入本綱。
【草履蟲】原生動物門,纖毛蟲綱。體圓筒形,前端較圓,中後部較寬,後端較尖;平麵觀的形狀象倒置的草鞋底。全身布滿大致同長同細的纖毛,縱行排列,用以行動。體的一側有一條自前端斜向腰部的凹入小溝,稱“口溝”。口溝底有口;口溝內有較為長密的纖毛,可鼓起水渦而攝取水中的細菌和其他有機物作為食料。常見的為大草履蟲,有一大核,一小核;雙小核草履蟲,較前種略小,有一大核,二小核。
【鍾蟲】原生動物門,纖毛蟲綱,緣毛目。體呈吊鍾形,鍾口蓋有盤狀口區,周圍有一膨脹的鑲邊,其內緣著生三圈反時針旋轉的纖毛(他處概無纖毛)。口盤與鑲邊能自由向裏麵收縮。口自鑲邊內緣傾斜地深入體內,有一振動的波動膜。大核馬蹄形,小核粒狀。鍾的反口頂端有一長柄,用以附著他物,內有肌束,當蟲體收縮時也可螺旋地卷曲。產於淡水中。類似種很多,都是單體的,但好聚生。
【喇叭蟲】原生動物門,纖毛蟲綱。體形似喇叭,表麵被纖毛;後端尖細,為柄狀;前端似喇叭口,周緣的許多纖毛膠合成的膜狀毛,口即生於近旁。體內有念珠狀的大核及若幹小核,有伸縮泡。生活於池沼中,常以柄附著他物上,也能自由遊泳。一般體極微小,須用顯微鏡觀察,較大的種類,肉眼可見。
【浸液蟲】指幹草浸液所生的微小蟲類,如纖毛蟲、鞭毛蟲及輪蟲等。舊時分類包括這幾類動物,有一時期泛指原生動物,今僅指纖毛蟲而言。
【吸管蟲】原生動物門,纖毛蟲綱的一亞綱;也有列為原生動物門的一綱的。幼體具有纖毛,成體失去纖毛而代以能收縮的吸管,末端膨大成吸盤,或尖銳如針,用以捕捉和吸吮食物。細胞核有大小兩種。一般下端由小柄附著他物。海水、淡水均產。如寄生魚體的中華吸管蟲。
【後生動物】原生動物的相對詞。原生動物以外所有動物的總稱。機體概由多數細胞所組成,故也稱“多細胞動物”。
【中生動物】十九世紀後半期,若幹學者臆測原生動物與後生動物之間必有過渡的中生動物。於是僅就簡單的形態學觀點,集一些貌似單胚層的個體拚成一類,名為中生動物。其實它不是某些動物體上的碎片,便是某些動物的早期幼胚或是因寄生而退化的種類,還有幾十年來僅為個別學者所敘述而其他學者從未見過的東西。故中生動物一詞現已不能成立。
【海綿動物】動物界的一門,後生動物中的最低等者。體壁上有許多小孔(稱“入水孔”),故也稱“多孔動物”。個體象瓶、壺、臼等,有時聯成群體。多數海產,固著生活。遊離的一端有大孔開口(稱“出水口”)。體壁由內、外兩層細胞構成,外層細胞扁平,內層細胞生有鞭毛,多數具有原生質領,故稱“領細胞”,主要行攝食和細胞內消化的作用。入水孔通入體內的溝道,與領細胞組成的鞭毛室和出水口組成複雜的溝道係統。含有食餌的海水由於內層細胞鞭毛的不斷振動,從入水孔流入體內,不消化的東西隨海水從頂端的出水口流出體外。在內、外兩層細胞間,還有一層中膠層,其中有象變形蟲的遊離細胞、生殖細胞、造骨細胞、海綿絲細胞等等。海綿動物體壁內多具支持的針狀骨胳,稱骨針。依骨針的性質,可分鈣質海綿和非鈣質海綿兩大類。本門動物中有少數種類可供拭抹機器、槍炮及印刷業和沐浴用;某些種類參破壞介殼,為貝類養殖的敵害。
【側生動物】即“海綿動物”(或多孔動物)。分類位置應在後生動物之下,為代表海綿動物與其他後生動物的相對詞。往往有人誤認為係後生動物及原生動物的相對詞。
【鈣質海綿綱】海綿動物門的一綱。多產於淺海。種類多,有單體的,如毛壺;有分枝成群體的,如白枝海綿。鈣質骨針有針狀體、三輻體等等。
【六放海綿綱】海綿動物門的一綱。大型單體。骨胳全部是六放的矽質骨針(三軸,各以直角互交於一點)所組成。概產於深海中。最著名的如“偕老同穴”,為上端較大、下端略細的長圓籠狀;常有成對小蝦生活其中,“偕老同穴”一名即由此而來。“拂子介”,呈有蓋的花籃狀,下端生有一束象拂子的長玻璃絲,用以插在海底泥沙中。
【尋常海綿綱】海綿動物門的一綱。多數海產。種類很多,概係群體,呈塊狀。骨針矽質,針與針間借海綿質(一種類似蠶絲的物質)互相粘著;某些種類的骨針包裹在海綿質內,另一些種類的骨針已全部消失,隻有海綿質的纖維錯綜交叉構成網狀的骨胳。例如浴用海綿和馬海綿。浴用海綿產於地中海,我國海南島也產。網孔細,彈力強,工藝、醫學和日用上都需要。
【馬海綿】海綿動物門,尋常海綿綱動物。詳見“尋常海綿綱”。
【淡水海綿】海綿動物門,尋常海綿網。塊狀群體,呈黃、褐、綠等色。骨針小於杆狀。除出芽生殖以外,冬季有一部分身體細胞集中一處,外生兩層薄膜,膜間由兩端各有一小盤的骨針支撐,形成所謂“芽球”,春季再發育為尋常的群體。生活於淡水中,常見於水生植物枝葉和石塊上。種類不少。
【腔腸動物】動物界的一門,比海綿動物稍高等的後生動物。體壁內、外兩胚層間,有一層非細胞質的中膠層。水和食餌以及不消化的殘屑經頂端的大孔(“口”)出入於內腔(“腔腸”)。口的周圍環生一定基數或其倍數的觸手。外胚層及觸手上有一種特殊的刺細胞,能翻出刺絲,放射毒素,用以捕食與襲擊敵害。通常可分水螅型和水母型兩種形態,一體一形、一體兩形或一體多形。除行有性生殖外,盛行裂體和出芽的無性生殖(很多種類形成樹枝形群體),有明顯的世代交替現象。種類很多,一般分為水螅蟲綱、缽水母綱、珊瑚蟲綱、櫛水母綱四綱。少數種類可供食用(如海蜇),骨胳充工藝雕刻用材和珍貴裝飾用品(如紅珊瑚)。
【水螅蟲綱】腔腸動物門的一綱。單體或群體。終生水螅型(如水螅、筒螅等)或水母型(如管水母等),或兩者兼有(如藪枝螅、鍾螅等)。
【水螅】腔腸動物門,水螅蟲綱。體呈指狀,小型,肉眼可見,上端有口,周圍生6—8條小觸手,滿布刺細胞,用以捕獲食餌。身體可伸長達三四倍。基底可以在附著物上滑走,或以翻跟鬥的方式來行動。常附著於池沼水草枝葉和石塊上。生殖季節體麵上可生出乳頭狀突起,即卵巢和精巢。也營出芽生殖。最常見的有褐水螅,灰褐色,基柄部淡白色;綠水螅,深綠色,是一種單細胞藻類和它共生所致。
【筒螅】也稱“筒蟲”。腔腸動物門,水螅蟲綱。群體固著淺海岩石間或海藻上。體分圓筒部(個員)及莖部;圓筒部上麵有中央有口,口緣環生觸手二列;莖部細長,有角質的薄管。營無性生殖,或發生雌雄兩性的生殖腺而營有性生殖。
【藪枝螅】腔腸動物門,水螅蟲綱。是海中常見的附著小動物,通常營出芽生殖,往往成叢生的樹枝形群體。各枝的頂端有一個花形的水螅體,是營養個員,能攝取食餌。由外被幾丁質圍鞘的共肉(即枝及匍匐莖)互相連接。枝上另生無觸手的個體,專司無性生殖,是生殖個員,產生自由遊泳的水母型,沿傘緣有一薄膜稱“緣膜”,是其特點。由水母體產生生殖細胞而營有性生殖。我國沿海常見的有:雙枝藪枝螅,多見於海藻上,莖細弱,分枝少;曲膝藪枝螅,多見於海藻、貝殼、浮木、船底上,分枝基部作曲膝狀。
【鍾螅】腔腸動物門,水螅蟲綱。簇生海藻上的群體小動物。自橫臥的匍匐根上矗立許多不分枝的小莖,高不過四五毫米。莖的頂端生淡紅色的花狀水螅型營養個員。包圍根、莖的圍鞘在頂端形成鍾形托莢,水螅體位於托莢中,可以自由伸縮。生殖體柄短,略扁平,有好幾種,形態大同小異。
【水母】腔腸動物門中的一類水麵浮遊動物。形似傘,傘緣有很多觸手,下麵中央為口,有時有長口管,或更有長口腕。可分水螅水母和水母兩大類,如桃花水母、海月水母等。
【桃花水母】通稱“桃花魚”。腔腸動物門,水螅蟲綱。水母體透明,微帶乳白,觸手約256條,依長短可分為七級,由傘部的收縮及觸手的上下運動而浮沉水中。水螅體不發達,高僅2毫米,無觸手。淡水產。世界性分布,我國在四川、浙江、湖北等地都有發現。
【管水母】腔腸動物門,水螅蟲綱的一目。由多數異形個體集成的群體。由共肉分生出各個員,這些個員角高等動物體的各種器官,具有各項功能,如捕食、保護、感覺、生殖等。有的另有附屬物稱為“氣胞囊”,內儲氣體,以供浮沉之用,形成一體多形的群體。產於溫帶、熱帶地區的海洋中。如僧帽水母。
【僧帽水母】腔腸動物門,水螅蟲綱。多型性群體動物,各個個體功能不同,形狀也不一樣。是一個飄浮水麵的大型浮囊,兩頭尖,中部隆起,底平,狀如僧帽,下麵垂懸各種個員。全體呈青藍色,有時微帶紅色。分布於太平洋各暖海,常以發達的觸手和強烈的細胞攝取食餌,人觸到時,感覺劇痛。每有小魚生活其下。
【缽水母綱】腔腸動物門的一綱。一類不具緣膜的大型水母。傘緣缺裂呈瓣狀,胃腔中有滿生刺細胞的胃絲。一般有營裂體的無性生殖世代(附著的水螅體缽形,構造近似海葵)和雌雄交配的有性世代(遊泳的水母體傘形,由其內胚層產生生殖細胞)交相更疊的世代交替現象。最著名的例子為海月水母、海蜇、霞水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