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曹一楠:六年跑兩會的酸甜苦辣(2 / 2)

跑兩會時每天為要說什麼殫精竭慮

既然冠名叫“小曹跑兩會”,曹一楠坦言,這對於自己還是有不小的壓力的。因為每次出發去采訪兩會之前,與代表委員就哪些話題進行溝通還是需要認真準備一番的。有的時候話題準備好了,但具體去做的時候也需要很多細致的努力。

他曾經報道過一個氫氣球爆炸把兒童燒傷的事情。那個受傷的兒童在醫院裏救治,需要更多的人去關注、幫助這個孩子。為了讓代表委員能夠親臨醫院看望這個孩子,曹一楠與醫院方麵溝通了整整5天,把自己的資源都用上了。後來好在問題終於解決了,曹一楠帶著委員看了孩子,這個片子也播出去了,引起了不錯的反響。

在跑兩會的報道期間,曹一楠感到壓力的另外一個方麵是他為了把片子做得更好更全麵一些,每天幾乎都睡不好覺,而在睡覺前都需要想好第二天要說什麼。因為這個專欄的性質在采訪現場說話必須要十分嚴謹。時間、地點、議案內容等都必須按照固定的套路去說,因為當時的情景不是在演播室裏,而是在兩會現場或會場周邊,如果那時說錯了根本就沒有機會修改,所以必須提前把要說的詞兒都想好了。那麼,這個詞兒怎麼說就很有講究了,所以必須把握好這個“度”。

代表委員執著的履職精神令人難忘

這些年跑兩會,有一些代表委員的執著精神給曹一楠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說,前幾年一度在醫院出現了血液緊缺的情況,有一個來自醫院的代表叫劉忠軍,他是北醫三院的骨科主任,一直在呼籲購買用患者自己身上的血通過過濾再“造血”的機器,來解決這個難題。但是,由於當時這種機器並沒有納入醫保的範疇,所以在使用上便遇到了費用上的瓶頸:醫院覺得這種機器要成本投入,而患者方麵要麼不知道有這項技術,要麼不願花這錢。結果這種機器一直沒有在醫院裏使用。但劉忠軍責任心很強,他每年參加兩會,連續呼籲了三四年,至今終於有了結果,現在這項治療在全國很多地區都被納入了醫保,使用這種機器的醫院越來越多。為了進一步印證機器的使用和推廣情況,曹一楠曾經去采訪過這家機器的銷售商,得知去年一年當中,增加了一百多個新用戶,這也就意味著又有一百多家醫院開始使用這台機器了。

還有一位政協委員,專門關注小事,比如說地鐵站台上是否需要增加椅子,類似這種小問題都是他關注的焦點。有人也許認為政協委員管這種小事沒必要,但曹一楠卻覺得,這位委員一絲不苟的履職精神讓人敬佩。社會進步,不就是一個個小問題的解決累積起來的嗎?

曹一楠告訴記者,自己跑兩會,凡是自己關注的議題,會一直跟蹤這個問題的解決。中間有什麼變化,他都會及時報道。他說,兩會之後,自己也還在跑,依然是民生新聞,等到來年兩會的時候,他還會把百姓關心的問題記下來,到兩會上采訪代表委員,與他們溝通,並尋求盡快解決的途徑。

最後他認真地說,“小曹跑兩會”這個欄目對自己一生都會產生影響,通過自己的努力對社會進步有那麼一點點的貢獻,自己就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