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體驗園博會的3種滋味
視線視界
美:新聞主播常露文:蝴蝶陪我直播園博會開幕式
馬麗
5月18日,北京園博會正式開幕。當天,北京電視台進行了現場直播,新聞中心的主持人常露文參與了這次直播。談起直播的情況,常露文告訴記者,由於本次園博會的安保級別較高,在開幕前一天設備都不能進場,這是一場特殊的彩排,因為沒有彩排。這也就讓這一次的園博會多了一份神秘的色彩,也讓她對於這次的大會多了些期待。“沒有彩排直接進行直播於我而言雖不是第一次,但是內心也有些許忐忑,畢竟這是一次眾所矚目的盛會。由於沒有辦法打腹稿,也無法預知會出現什麼情況,所以預先的準備無疑是簡單的,但正因為簡單才讓本次的主題歌《天地一幅畫》更富美感,而歌中唱到的‘每一片土地為你精心雕琢/在永定河畔綻放錦繡煙渡’,也竟然勾起了人們對大會的期盼和向往。”
在園博會中有一項“放飛蝴蝶,象征希望”的環節,也為本次大會平添了一抹絢爛的色彩。常露文對記者說:“直播中我的肩上一直停留著一隻美麗的蝴蝶,我內心一直希望它能多停留一會兒,好讓觀眾也看到這樣神奇的場景,好在這隻蝴蝶陪伴了我整段采訪的時光,對我而言也是本次園博會的美麗紀念。”現場的觀眾們都看到了這一幕,有一位熱心觀眾將這個場景拍攝下來,將照片發給常露文,就是刊登的這張照片。
累:逛園博會一般的體力扛不住
常江
為了好好轉轉園博會,本刊記者一早就去了,最大的感觸就是園博園太大、遊人太多,裏麵的內容更是豐富多彩,弄得記者真是有點找不著北,等逛得差不多了,記者也累癱了。
園博園巧妙利用廢棄地段進行生態修複建園,記者看到的百畝櫻花園、紫薇園、丁香園等眾多主題觀賞園,在海棠、石榴、元寶楓、月季、牡丹等幾百個品種的特色花卉映襯下,顯得千嬌百媚;園中的中國園林博物館是北京園博會最大的“亮點”之一,呈現出首都的氣派和中國特色;園博園的主展館,展示了園林綠化新技術、新成果,使人歎為觀止。
記者趕到錦繡穀時,已經刮起了大風,可有增無減的遊人,依然興致勃勃地遊覽、拍照。站在用鮮花鋪成的近百米高的觀景台上,可以一覽無餘地看到神奇的“燕京八景”。記者了解到,錦繡穀原來是個采砂場,後成為建築垃圾填埋場,用“化腐朽為神奇”形容錦繡穀最合適不過了。圍繞著園博湖建成的濕地,讓記者感受到了設計者想利用“源頭活水”來重現昔日“盧溝曉月”的良苦用心。以我國各個省市命名的備式園林,呈現著南北方的園林特色,還有其他國家的各式建築風情,在園博園中也是爭奇鬥豔。
太陽西下,記者離開園博園,回頭望去,看著巨大的白色圓形建築主展館和藝術感極強的園博園3號大門,感慨道這座美麗的園子,裏麵承載了太多的東西,要想徹底看完,一般的體力是扛不住的。
新:三歲的女兒親手“造園”樂在其中
程戈
周五的上午,從北京南站坐園博會專線,40分鍾就到了5號門。早知道逛園博會是一個大工程,緊趕慢趕地轉了大半天,也隻看了大概三分之一的景點。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三地標之一的中國園林博物館。室內建造的古典園林韻味十足,亭台樓閣花鳥魚鴨,小橋流水假山綠樹,穿行其中仿若置身煙雨江南。而中國古典園林廳、中國現代園林廳、世界名園博覽廳、中國造園藝術廳、中國園林文化廳、園林互動體驗廳這6大展廳,則通過聲光電的技術、精致無比的模型以及頗具代表性的造園實物展現了中西園林藝術的精華,讓人盡覽國內外名園風采。其中,最有意思的當數園林互動體驗廳。三歲的女兒在其中流連忘返,玩得不亦樂乎。在這裏,你可以用代表亭、橋、閣等建築的木牌隨意擺放在電子屏幕上,牆上的影像自然會顯現出你“造園”的成果;你可以在電子屏幕上任意點擊感興趣的建築,隨之可以看到它的三維影像;甚至在供遊客休息的白色軟椅上也鑲嵌了電子屏幕,拓片的全過程以及與園林有關的知識問答都以遊戲的形式呈現其中,當你完成遊戲後還會得到“真棒”、“恭喜你”的鼓勵,吸引得女兒玩了一遍又一遍也不肯罷手,高興地又笑又跳。這樣一座傳統與現代交融、文化與科技並存的園林盛會,怎能不吸引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