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雖然在迅速發展,但是人們的精神壓力卻越來越大。有資料顯示,我國抑鬱症患者有逐年遞增的趨勢,2007年已達3000萬人,而2006年自殺人數已經突破25萬人,其中不乏白領、大學生和社會精英。這種“心靈超市”盡管並非靈丹妙藥,但它可以起到重新審視自己生存狀態,進而達到調整注意力、調適心理、選擇生活的目的。這正好說明:雖然財富日益增加,但是人們的快樂並沒有隨之增加。
心靈的財富遠比物質的財富珍貴,真正的富有是心靈的富有。一個人真正的成功,除了創造財富以外還應當包括對心靈的關注,也就是對身心調和的重視。如果我們真的很有錢,事業有成,人生順遂,那麼這時內心一定會有一個強烈的直覺告訴我們,除非擁有充實的心靈,否則人生就了無意義。
西方有位詩人將戀人來訪的日子視為生命中的“開花日”。每一個開花日他都收藏在內心深處,時間一長,心靈便懸掛起無數美麗的風景。後來詩人遭遇了巨大的挫折與不幸,他沒有怨天尤人,而是以更寬厚的愛回報社會。對此,他滿懷深情地寫道:“正是內心深處所收藏的那些‘開花日’不斷給我以戰勝苦難的勇氣和激情,心靈的財富是永遠也消耗不掉的,相反隨著歲月的侵蝕會更加美麗而雋永!”
5凡夫迷失於當下,後悔於過去,聖人覺悟於當下,解脫於未來
“過去的隻能是現在的逝去,再也無法留住,而未來又是現在的延續,是你現在無法得到的。你卻不把現在放在眼裏,即使你能對過去了如指掌,對未來洞察先知,又有什麼具體的實在的意義呢?
許多人,在30歲的時候,羨慕25歲:25歲,多麼青春的年齡啊!35歲時,羨慕30歲,覺得30歲才是正有魅力的年齡。才35五歲,怎麼看起來這麼老了呢?40歲了,再看35歲,多好啊,渾身充滿活力,怎麼35歲時自己不覺得呢?
於是我們總是活在對過去的蹉跎嗟歎中。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越來越想“返老還童”,於是也就越來越覺得現實不如意。
而那些剛剛成年的人,羨慕30歲事業有成,羨慕35歲風頭正盛。於是他們也開始慨歎,什麼時候能夠達到他們的水平。
我們不該總是活在過去裏,也不要總是活在未來,而是要把握現在。因為把握住了現在,我們才能彌補遺憾的過去;把握住了現在,我們才會擁有充滿希望的未來;把握住了現在,我們才會擁有一個飽滿的人生。
也許過去的你,春風得意,輝煌無比;也許過去的你,一敗塗地,一事無成;也許過去的你,無拘無束,瀟瀟灑灑,但這已經都過去了,永遠不會回來了。成功的你,不能隻站在過去成功的成績上、沉浸於過去的輝煌中,洋洋得意,不思進取;失敗了的你,也不要被過去的失敗壓得抬不起頭來、做事沒有信心、失去前進的動力,這些都會影響我們現在的情緒,影響我們現在的成功。
案例精選
[描述]
艾森豪威爾年輕的時候,一次晚飯後跟家人一起玩紙牌遊戲,連續幾次都抓了很壞的牌,他開始不高興地抱怨。他媽媽停了下來,正色對他說道:“如果你要玩,就必須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