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南方的吳國和越國長期相爭。在吳強越弱的形勢下,越國謀臣範蠡、文種,向越王勾踐獻了“內補外泄”的九大計策:(一)尊天地、事鬼神,以專百姓的信仰。(二)向吳國多獻珍寶,以驕吳王夫差之心,消磨其鬥誌;以賄賂收買內奸。(三)用高價多買吳國的糧食,使吳國民無餘糧,國庫空虛。(四)獻美女迷惑吳王的神誌,虛弱其身體,破壞其智謀。(五)進貢巧工良材,供吳王大造宮殿寶物,消耗其錢財。
(六)送給吳王一些善於奉承阿諛的人。(七)離間吳國佞臣與忠臣之間的關係,使佞臣得勢,忠臣被排擠。(八)越國暗中準備戰爭物資,富國強兵。(九)操兵練馬,待機攻吳。
勾踐照此而行,越國一天天強大,吳國一天天衰弱。越王勾踐采納了範蠡、文種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之策,臥薪嚐膽,發憤圖強,終於轉弱為強,攻滅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