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公元前681年,齊桓公進攻鄰國魯國。魯莊公接連吃了敗仗,被迫求和。在柯地,魯莊公與齊桓公會盟割地之時,魯國大將曹沫突然衝至齊桓公跟前,用匕首對著齊桓公說:“要麼全部歸還侵地,要麼你我死在一起!”麵對銳利的匕首,齊桓公隻好答應歸還侵地,曹沫便放了他。
回到齊國後,齊桓公對此十分惱火,想派人行刺曹沫,討回割讓給他的土地。這時,宰相管仲對他說:“雖然君侯的保證是被迫作出的,但這是在與魯國國君一次公開會盟中作出的。
如您現在食言,這會被人認為是背信棄義。如此,君侯之怒雖可平息,天下諸國之怒卻由此而生,這對齊國是不利的。”
齊桓公聽了管仲的話,將侵占的土地歸還給魯國。消息傳開,天下諸侯都佩服齊桓公遵守信義,從此對他十分尊重。兩年後,齊桓公被各國諸侯推為盟主。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政治謀略,齊國成為春秋時第一個稱霸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