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程政 把一切獻給現在(2 / 3)

由於工作出色認真,組織上開始委派他獨當一麵的重任,他被派往江蘇名鎮夏港街道做黨委書記。夏港街道麵積不大,僅有區區三十平方公裏的轄區。在程政到來之前,夏港街道的工商銷售收入一直在江陰排名第四第五名,算是名列前茅。程政擔任夏港街道黨委書記兩年之後,夏港的工商銷售收入開始躍居江蘇省鄉鎮(街道)第一名。因此,夏港鎮有了“麵積倒數第一第二,成績數一數二”的好口碑。在夏港街道搞經濟建設過程中,程政一直秉承“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的思路,這一思路後來也延續至援疆工作的霍城。在經濟建設中,程政有自己的一套核心體係:“給企業生長空間,我們主要做好服務。”程政一麵注重整體管理,一麵在經濟發展方麵積累了深厚的經驗。由於工作成績出色,2010年成為江陰市常委領導班子中的一員。認真對待生活,有所堅持,有所努力,生活必定會給予回報。

成為霍城人民中的一員

2010年5月25日晚,程政與妻子陳一凡正與家人朋友一起晚餐,接到了市委組織部的電話:“組織上想派你去援疆,你考慮下,明天到辦公室談一下。”沒有任何思想準備,唯有一句:“聽組織安排。” 5月29日,程政正式接到通知,要求他在6月1日至10日,到中共中央黨校參加全國援疆骨幹培訓班學習。從得知自己援疆到開始步入援疆工作序列,隻有四天時間。

2010年11月21日,完成了工作交接的程政,從上海浦東機場出發,前往霍城。“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李白詩句的浪漫有時會閃現在腦海,但現實路途的確遙遠。從江陰到霍城,程政走了三天,第一天,從上海飛往烏魯木齊,第二天,從烏魯木齊飛往伊犁,第三天,從伊犁驅車直往霍城。從長江之濱到西域邊塞,江南人程政開始將自己當作霍城人。

在穩步成熟的人生路上,三年的援疆經曆是一道驛站,那裏蘊含著太多的激情與營養。“不到新疆,不知道祖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不到霍城,不知新疆曆史之悠久。”程政常會充滿自豪地向來賓介紹自己此時的所在地:霍城。霍城隸屬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位於天山西段,伊犁河穀西北部的開闊地帶,是一顆鑲嵌在伊犁河穀的璀璨明珠。“我們霍城……”如今,成為程政的口頭禪。在霍城的三年,程政已經不自覺地把自己看成了霍城人。“做霍城人、說霍城話、辦霍城事”,是程政和他的同事們來霍城後一直秉承的傳統。

“伊犁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缺資金但不缺精神,缺人才但不缺信心,缺企業但不缺資源。”對此,程政感觸很深。

最初到霍城援疆時,他分管的是黨建、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事業。半年之後,因為工作需要,他開始負責全縣的經濟工作、產業發展、招商引資、旅遊工作和幹部人才工作,這是繼2002年霍城被確定為中組部援疆試點縣以來,第一個分管全縣經濟工作的縣委副書記。壓力巨大,但動力更大。霍城亟待發展,唯有努力再努力,方不負霍城人的信任。霍城資源豐富,招商引資是發展的必由之路。家有梧桐樹,鳳凰如何才能來?況且,這棵梧桐遠在外邊的西塞?這成為程政思考的重要課題。

“做事先要有人!”這是程政的第一個思路,招商引資僅靠少數人的“單打獨鬥”不行,必須調動一切有利因素。他在霍城上下提出了“五有”的招商策略。即:胸中有大局;身邊有朋友;手中有項目;身邊有隊伍;服務有辦法。同時,在霍城開辦招商實務培訓班。綱要並舉,拉開了霍城招商的大幕。他帶領他的團隊實施了“小分隊”、“敲門式”的招商方式。南下北上,尋找著招商引資的機會。當然遇到過挫折,程政猶記得,第一次帶領費曉忠、薛建國等5人外出招商引資時,前往廣東佛山市的一家企業時,遭遇的冷板凳——盡管程政遞過去的名片頭銜是“霍城縣委副書記”,但人家根本不屑一顧,認為是西部落後地區來的,沒有什麼可談的,隻是讓他們在一個會議室“晾”著,連一杯水也不給他們倒。等待了許久,公司隻安排一個年輕的銷售員來與他們接洽。年輕的縣委副書記,沒有拂然離去,而是耐心與對方溝通交流。他珍視每一次走出去的機會,沒有談成項目也行,至少讓人知道,在遙遠的邊疆,有一個地方,名叫霍城,它很真誠,期待各方來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