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論語·衛靈公》)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辭,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山木》)
【久與賢人處則無過】(《莊子·德充符》)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
【口惠而實不至,怨災及其身。】(《禮記·表記》)
【禮尚往來】(《禮記·曲禮上》)
【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孟子·盡心上》)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孟子·離婁上》)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醜下》)
【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荀子·大略》)
【居必擇鄉,遊必就土。】(《荀子·勸學》)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內篇雜上五》)
【安得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屈原《漁父》)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屈原《漁父》)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戰國策·趙策一》)
【喜名者,必多怨。】([漢]韓嬰《韓詩外傳》)
【不知其人,視其友。】(《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史記·齊悼惠王世家》)
【十步之間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漢]王符《潛夫論·實貢》)
【譽人不增其美,毀人不蓋其惡。([漢]王充《論衡·藝增》)
【疾風知勁草】(《後漢書·王霸傳》)
【都蔗雖甘,杖之必折;巧言雖美,用之必滅。】([三國·魏]曹植《矯誌詩》)
【勢利之交,難以經遠。】(《諸葛亮集·論交》)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晉]傅玄《太子少府箴》)
【不強交,不苟絕。】([隋]王通《文中子》)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人生貴相知,何用金與錢。】([唐]李白《贈友人三首》)
【欲知其人,觀其所使。】([唐]陳子昂《陳拾遺集》)
【濯清泉以自潔】([唐]韓愈《送李願歸盤穀序》)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唐]虞世南《蟬》)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新鬆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唐]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
【以文常會友,與德自成鄰。】([唐]祖詠《清明宴司勳劉郎中別業》)
【君子忌苟合,擇交如求師。】([唐]賈島《送沈秀才下第東歸》)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唐]元稹《離思五首》)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五首》)
【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唐]王維《濟上四賢詠·鄭霍二山人》)
【非莫非於蝕非,過莫過於文過。】([五代·前蜀]貫休《續姚梁公座右銘·並序》)
【墨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宋]盧梅坡《雪梅》)
【服從以誠不以言】([宋]蘇軾《擬進士對禦試策》)
【群居不依,獨立不懼。】([宋]蘇軾《墨君堂記》)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宋]陸遊《卜算子·詠梅》)
【自明,然後能明人。】([宋]陸九淵《陸象山全集·語錄》)
【謙固美名,過謙者,宜防其詐。默為懿行,過默者,宜防其奸。】([宋]朱熹)
【結交貴於謹始】([宋]程顥)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氣歌》)
【壯心欲填海,苦膽為憂天。】([宋]文天祥《指南錄》)
【咬得草根則百事可做】([宋]呂本中《東萊呂紫微師友雜誌》引汪信民語)
【人用財試,金用火試。】([金]宋纁《古今藥石·雜錄》)
【樹荊棘得刺,樹桃李得蔭。】([明]馮夢龍《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
【強中更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蘇學士》)
【見勢不趨,見威莫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十八回)
【道義相砥,過失相規,畏友也;緩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飴,遊戲征逐,昵友也;利則相攘,患則相傾,賊友也。】([明]蘇浚《雞鳴偶記》)
【不以所長者病人,不以所能者傲人。】([明]趙謙)
【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增廣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