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隆市政府成立金像山旅遊景區管理委員會之後,為了排出部門利益幹擾,除了已經成立的辦公室和執法隊,還透出風聲要在市內各個部門抽調精銳幹部,逐步成立旅遊、林業、農業、財政、公安等各個分局,在轄區內擁有唯一權力來領導金像山旅遊開發。
這個想法起點很好,可實際上是爛招,由於這個風聲,原本配合藥泉鎮政府努力做事的市旅遊局都開始觀望,更別說其他各個局了,既然管不到人家自然不積極了。
路揚更知道由於下麵各個局的利益擺不平,這個想法最後不了了之,金像山旅遊景區管理委員會基本上是空架子,未來幾年最大政績是在金像山北坡修了個收費站,美其名曰加強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工作。
國內政局就是這麼變化多端,所以路揚一開始就給自家幾位哥哥說明了長期發展原則,那就是和單位合作而不是領導個人。
管事的單位肯定都在,雖然領導利益不夠,一些目光短淺的領導可能不支持,可長遠來看這樣風險不大,也能和一些有能力有眼光的領導通力合作,至於那些豬隊友般的所謂領導還是躲遠點比較好。
比如棕剛玉廠,雖然有陸衛央在,可魏知文一開始也努力和南隆的鄉鎮企業局相關領導溝通,要一些無關緊要的支持,輸送給局裏一些利益爭取共贏,如今金泉剛玉公司更保持了這個傳統,和鄉鎮企業局乃至分管副市長的關係都不錯。
魏知武的藥泉果業基地更進一步,在一百五十畝大棚修起來之前,他就提出拿出三十畝分租,以搞研究名義讓市農業局免費反租了十個大棚,等成熟後以包收的小西瓜還款,另外二十個則以同樣方式返租給了大埡村村委會。如此就有了雙方的全力支持,農業局領導非常關心經常跑來視察,對農技員幫忙和農資供應也親自部署,大埡村村委會更是要人給人要地給地。
魏知文如今也秉承這個原則,和市旅遊局、藥泉鎮政府通力合作,這兩個單位通過旗下正規公司在藥泉古鎮旅遊開發公司有幹股,當然都提供大力支持,市旅遊局負責提供貸款融資幫助,藥泉鎮政府在土地置換和住戶搬遷上協助。
路揚望著山腳老街旁緩緩撞入眼簾的燈籠彩燈,心中就無限感慨。
總算有了如此局麵,倒也不枉自己耗盡腦汁了……
大客車緩緩開下長坡,路右麵的藥物種植研究所門口看不出多少變化,可再過去一點,原本藥泉鎮黨委和人民政府的辦公大院已經沒了牌子,門口掛著張家大院的牌匾,兩側掛著大紅燈籠。
魏家和張家是藥船村兩大姓,其中魏家是民國時期合族搬來,張家卻是世代在此居住,民國時候已經有位張氏子弟成為當地最大地主。
解放後張氏被批鬥,土地收歸國有,鎮黨委和人民政府就用了張家原本的宅子辦公。
這些年修修補補,老宅的模樣還在,如今鎮黨委和人民政府搬走,張家後人重新經營這張家大院客棧,倒也可以妄稱物歸原主了。
此時張家大院門口新修了一座石牌樓,上麵寫著‘藥泉古鎮’幾個古風大字,下麵還掛著紅色橫幅,寫著‘藥泉人民歡迎您’。
由於石牌樓兩側立著電燈柱子,大客車經過倒是看得清晰,可很快大家就顧不得看張家大院了,而是紛紛看向對麵彩燈閃爍的老街老屋。
“哥,果然有藥泉古鎮呐,我要吃你說的酸湯魚!”
蘇舒原本沒什麼精神,這時候也勉力撐起來,她嘴裏說著路揚提過的好吃的,小肚子已經餓扁了。
下午和哥一起學遊泳,後來又打水仗,早就消化差不多了。
“好,我們先去我外婆店裏吃點東西,然後再商量去哪裏住。”
路揚衝蘇舒笑,後麵那句話卻是和尹子潔說的。
之前路揚隻是打算邀請尹家兩位老人,本來藥泉古鎮眼下暑期生意正旺,這一下子跟來的幾十個卻不好安排了。
“先過去看看再說。”
尹子潔嘴裏說著,卻忍不住看向一側明顯有些年頭的街道,還有那些堆積著曆史沉澱的建築。
這就是路揚提過的藥泉老街?
“姐,吃了飯我們就去那老街逛逛。”
路揚望著張家大院對麵那嶄新的老街,心情也非常激動,忍不住就橫過去衝車窗外打望。
“哎呦!”
尹子潔這時候有了不少力氣,她發現路揚已經靠在自己肩頭,轉身就想狠狠瞪回去,隨即卻悲劇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