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德斌
要付諸行動,要擔當起建設現代化和和諧社會的重任,沒有一身本領隻能是空談。要報國,就要先學報國之術。
嶽飛是南宋抗金的名將,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嶽飛從小就喜歡讀《左傳》、《孫子兵法》,並且非常喜歡武術,力氣也特別大,一杆長槍舞起來如走龍舞蛇,威猛無比,沒有人能招架得住。
20歲那年,早就渴望著有朝一日能為國家效力的嶽飛應募從軍。出發前,他的母親在嶽飛的背上刺上了“精忠報國”四個字,讓他隨時惦記著報效國家。
嶽飛入伍後,時時想著母親在自己背上刺下的字,每次作戰都衝鋒陷陣,勇猛無比。沒過多久,就多次被提拔。32歲時被封為節度使,成為威震一方的名將。
公元1140年9月,金朝撕毀和南宋簽訂的和約,發動全國精銳部隊,以兀術為統帥,分四路大舉進攻南宋。南宋王朝麵臨覆滅的危險。宋高宗這才不得不下詔書,要各路宋軍抵抗。
嶽飛得到這個命令,立刻派兵迎戰。沒過幾天,幾路人馬紛紛告捷,先後收複了潁昌(今河南許昌東)、陳州(今河南淮陽)和鄭州。金軍統帥兀術在東京聽到嶽飛進兵,大為恐慌,連忙召集部下將領一起商量對策。大家紛紛議論,說宋朝別的將帥還容易對付,就是嶽家軍攻勢難當。但是既然來了,隻好集中全力,跟嶽家軍拚一下。接著兀術就率龍虎大王、蓋天大王帶大軍進攻郾城。
兀術大軍來到郾城,宋金雙方都擺開戰場。嶽飛先派他兒子嶽雲領著一支精銳騎兵打先鋒。他對嶽雲說:“這次出戰,隻能打勝仗;如果不能打勝,回來就先砍你的頭!”
嶽雲答應了一聲,就帶頭衝上陣去,奮勇拚殺。宋軍隨著嶽雲,殺得金兵丟下了遍野的屍首逃竄。
兀術敗了一陣,就調用他的“鐵浮圖”進攻。“鐵浮圖”是經過兀術專門訓練的一支騎兵,這支人馬都披上厚厚的鐵甲,以三個騎兵編成一隊,居中衝鋒;又用兩支騎兵從左右兩翼包抄,叫做“拐子馬”。
嶽飛看準了拐子馬的弱點,命令將士上陣時,帶著刀斧。等敵人衝來,彎著身子,專砍馬腳。馬砍倒了,金兵跌下馬來,嶽飛就命令兵士出擊,把鐵浮圖、拐子馬打得落花流水。兀術聽到這消息,哭得挺傷心,說:“自從起兵以來,全靠拐子馬打勝仗,這下全完了。”但他不肯認輸,過了幾天,又親自率領12萬大軍進攻宋軍。嶽飛部將楊再興帶領300騎兵在前哨巡視,見到金兵,立即投入戰鬥,殺傷敵人2000多人。
兀術在郾城失敗,又改攻潁昌。嶽飛早料到這一著,派嶽雲帶兵救援潁昌。嶽雲帶領800騎兵往來衝殺,金兵竟沒人能抵擋。後來宋軍步兵和義軍分左右兩翼包圍,金兵又打了個大敗仗。嶽家軍節節勝利,一直打到距離東京隻有45裏的朱仙鎮。
河北的義軍聽到嶽家軍打到朱仙鎮,都歡欣鼓舞,渡過黃河來同嶽家軍會合。老百姓用牛車拉著糧食慰勞嶽家軍,有的還頂著香盆來歡迎,個個興奮得直流眼淚。
嶽飛眼看這個勝利的形勢,也止不住心裏的興奮。他鼓勵部下說:“大家努力殺敵吧。等我們直搗黃龍府的時候,再跟各路弟兄痛痛快快喝酒慶祝勝利吧!”
可歎的是,南宋政權采取苟安政策,連連得勝的嶽飛卻被調離了戰場,後來更為奸相秦檜所害。不過,嶽飛的事跡和精神卻為後人所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