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的河北某城鎮,故事的主人公是三個80後,故事描述的是他們的生活,情感還有事業。先做一下人物介紹
張然,男,28歲,縣電力局的職工,當年初中畢業後由於父親是電力局的副局長母親則縣醫院的一名職工,所以理所當然的他也進了電力局,如今電力係統成為了全縣最好的單位,2004年和縣一中漂亮的女老師鄭霞結婚,現在兒子已經兩周歲了.
結婚的時候,縣城的房價還是一個低迷,當時父母商議給由父母出一部分錢,張然自己在拿出上班以來的積蓄,給張然買一套婚房,可是由於意見不一致,張然的父母希望他買一套大麵積的,離他們近的婚房,可是張然自然是喜歡小區裏的房子,雖然有物業,但是住起來舒服,而張然喜歡的房子戶型,他的父母卻直搖頭,要不,就是價位上的意見不一致,張然想買一個小一點的,不至於影響以後的生活,而父母則希望他一步到位,哪怕是先借幾萬塊錢。。。。。。就這樣買房子的事情是一托再托,結果沒有想到的是之後房價像火箭一樣拚命的往上竄,到2007年的時候縣城的房價已經接近翻了一番,以前20萬可以買到全縣最好的房子,然而現如今要整整多拿10萬。
結婚以後張然和他老婆一直和他父母住在一起,開始的時候還能夠和相處,可是日子久了,兩代人的代溝都很明顯得顯露了出來,張然的母親是個生活很講究的人,而老婆則是個大大咧咧的人,生活的不協調充斥了不大的房子裏,顯示母親總是絮叨當媳婦的不會作家務,花錢不節儉,不會過日子等等,次數多了,當媳婦的也不願意總是忍受這種日子,無奈寄人籬下,隻有天天和老公生氣。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隻有買房子了。而房子的問題成了張然心頭的結,一邊是生他養他了親媽,一邊是她最愛的老婆,眼看著媽媽和妻子的婆媳矛盾天天升級,他一定要買房子,最終是考慮再三選擇再三,貸款買了一套三居室,生活壓力陡增。成了實在的房奴。看到瘋長的房價,他的心情一度失衡,是和,他希望通過炒房獲得暴利以來緩解房貸的壓力,他的心已經快失去理智了,心想這次一定大賺一把,不然房子問題就成了心中永遠的痛。然而幾次踩盤,通宵達旦大排號,他看到了一種“壯觀”的場麵,人們手裏拿著巨款,不在在乎貴和便宜,真的象買大白菜一樣,看準一個趕緊買,似乎唯恐別人搶去,這成了一種信號,看著後麵長長的隊伍,張然慶幸自己來的早了,鋪開早晨從家裏拿出來的馬紮,找了一張報紙,一邊看一邊排隊,然而這次排隊僅僅是先交了10000塊錢定金,真正的房價商家還沒有給出來,隻是怕出低了自己賠錢,出高了沒人買,是和,弄了這麼一個貴賓卡的花樣,看到這些,張然也才更深刻的認識到,房子,不僅僅可以住,還是可以用來賺錢的。買了貴賓卡以後,張然更加密切的關注房價的走勢,然而,情況似乎不是那麼樂觀,他開始了對那常常的排隊的人產生了懷疑,最後,經過一番慎重點考慮,他感覺縣城的房價估計再也沒有什麼增長的空間了,那高高在上的房價,似乎隻是為少數的富人而定的,已經不是普通老百姓所能承受的起的,那些數字恐怕也隻是有價無市,他猜想麵對樓市,人們已經不在是恐慌和盲目。更多的這是等待和觀望了。無論如何,張然再也不願意去冒險了,炒房的話,若是房子降價了,對他的打擊將會是毀滅性的。2007年10月的時候,張然放棄了炒房的計劃,老老實實的繼續當他的房奴,但是沒事的時候他依然愛想如何讓自己的生活更富裕,盡快擺脫做房奴的痛苦。
劉瑞華,28歲,是張然初中的同學,家住農村都是賣豆芽為生的農民,過著清苦的日子,家裏的情況相當的清苦,即使這樣,家裏的孩子們則是相當的爭氣,家裏的兩個妹妹都在上大學,一個是考上了醫學院在讀大一,另一個是師範大學,今年就要畢業了,因此,有時候妹妹的開銷也需要劉瑞華接濟。劉瑞華1999年的時候考上了一所政法大學,2003年大學畢業的時候沒有找到好工作,現在在省城給一個電腦公司打工做法律顧問,說是白領,但是在這個不太發達的城市裏,一個月月薪不過1600,最近剛漲了工資,但是也就是2000出頭,則在他所工作的省城,算是中等,不過在他的家鄉那個縣城也算是高收入了,漲工資後,在省城買房子是萬萬不敢想到,劉瑞華一直琢磨著買一輛車,上學的時候劉瑞華就喜歡擺弄各種車,那時候家裏的條件差,汽車時根本就不敢想到,現在,參加工作了,家離省城要有15公裏,不遠,但是也不不算近,況且他喜歡車,什麼原因也都成了借口。買車的念頭一直折磨著他,最近他逛了車市,終於買了自己滿意的車。有車的生活讓劉瑞華卓識到體會到了生活的方便,車已經融入了他的生命,就像他的一個朋友,親人,他再也離不開這梁車了。然而,一個月1000多的養車的費用讓他這個月薪2000的人瞠目結舌,成了實實在在的車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