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伯特心中忐忑不已,卻隻好向門外走去。
等門關上後,李書陽當先開口:“震宇,這件事是不是太草率了,一個搞不好,是要鬧出國際麻煩的,眼下我們正跟日本人打的難分難解,若再把德國給得罪了,那還得了?”
梅悅海接著道:“前段時間我聽在美國的朋友說,現在美國國會正在就‘接不接納猶太難民’的問題吵得不可開交。我想說,整個歐洲都在反猶,美國也不願意接納他們,雖然我不懂政治,不過還是覺得冒然接納他們會惹上不必要的麻煩。”
王衛國也道:“我對猶太人沒有了解,不過接不接納他們這個問題,我覺得交由中央政府來決定會更好。震宇你不是也說德國對於我國抗戰事業支援不少嗎?現在為了這些猶太人,得罪一個強援,對國家來說,是禍非福,並不是什麼好事。”
白飛聽他們說完,知道他們已經在很委婉的勸解自己切勿繼續擅做主張了。
於是他笑著解釋道:“我明白你們的意思,實際上我在今天接觸阿爾伯特之前,都不知道島上還有猶太人。當我明白阿爾伯特這個老頭跪在我麵前,要求我做什麼的時候,我才產生了這個念頭。而且你們知不知道,如今國民政府的財政壓力已經被快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了,有些地方甚至連公務員和大學老師的工資都發不起,更重要的是,沒有錢就沒辦法購買重武器裝備,沒有飛機大炮,前線的士兵跟鬼子打仗,就隻能幹吃虧,這怎麼成?”
白飛並非危言聳聽,現實情況甚至比他說的還要糟糕。
單就以空軍的戰機來說,從淞滬戰場到武漢會戰,中國空軍健兒盡管非常英勇(這裏不多說了,有興趣的去網上查一下,那時候空軍將士真的是牛叉的一b,用視死如歸義無反顧來形容,都隻能描繪其萬一,對日作戰中產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非常之感人。),但由於沒有製造能力,飛機基本上是毀一架少一架,到如今全國能飛的戰機,已經不足150,有些還大多是老舊陳破的教練機。沒有飛機,就沒有製空權,雙方對戰的時候就隻能硬著頭皮挨打挨炸,而要買飛機就需要銀子。所以,被逼無奈的國民政府隻能通過各種渠道,跟國內民眾籌款,跟南陽華人籌款,跟世界各地宣傳籌款,總之是各種民間籌。說起來中國人還是很團結的,尤其是這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無論是國內的民眾還是海外的華人,湧現出一大批積極踴躍捐款捐物支援抗戰的愛國人士,倒也著實為抗戰事業做出了莫大的貢獻,南洋愛國華僑陳嘉庚,就是其中比較著名的一位。
扯遠了,言歸正傳。
因為政府財政緊張,所以很多事情都無法做,除了號召民間捐款之外,還有一個渠道就是靠友邦借貸購買或援助----如曆史上,37年到41年1月之前,蘇聯對我國的抗戰事業提供了不少幫助,41年後,援助國則變成了美國。
至於蘇聯為何要援助中國?當然是希望中國牽製日本,避免日本在遠東地區同蘇聯開戰。
而如今蔣介石為了錢,急的頭發都白了---如果他有頭發的話。甚至還撤消了隻知道自己撈錢的孔祥熙財政部長的職務,改由他並不喜歡的救火隊長---宋子文去擔任,就是希望能宋能盡快改變政府如今所麵臨的財政短缺的窘態。
至於為何政府財政會困難到這個地步?原因很簡單,上海、武漢、廣州等大城市的失守,使國民政府基本上失去了外來物資以及最主要的財稅來源,而當時留在手裏的內陸城市,因為沿海失守,從國外來的工業品斷流,而國府本身又幾乎沒有什麼太好的輕工業,基本上失去了現代城市的功能,因此政府手裏的財源便退步到了主要依靠田賦以及厘金的程度。
還有一點就是,隨著對日作戰的頻繁,軍隊人數激增,再加上大量人員退到西南,使財政支出猛增,一多一少,使國民政府在39年以後,從財政上麵實際已經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