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進入21世紀,競爭越來越白熱化,人們也越來越想知道成功的秘訣。有不少人認為,上了名牌大學就意味著奏響了成功的序曲。這是真的嗎?事實告訴我們並非如此。有太多智商超群的人後來都慘遭失敗,有太多從小就擁有“神童”之稱的人以“泯然眾人矣”結束一生。

在生活中,不知你是否注意過以下現象:有的人明明表現得腦瓜聰明,生活卻總是不盡如人意;而有的人明明看上去智力平平,卻生活得非常幸福。很多人對此都深感疑惑,二者明明應該是一個正比例的關係。然而,事實證明:智力高不一定能贏得成功與幸福。有的人比許多人都聰明,但他隻能看著別人成功,自己卻處處碰壁;有的人非常優秀,工作也努力,但職位、薪水卻一直原地踏步;有的人也曾有抱負、有理想,但一直無法適應這個社會……

每一個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我長期觀察那些在社會中遊刃有餘的人,發現,他們大多有一個龐大的人脈圈子,在應對任何問題時都能進退得宜。這是為什麼呢?是智商、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是家庭背景的不同嗎?答案是否定的。在《情感智商》一書中,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提出,在促使一個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商作用隻占20%,而情商作用卻占80%。也就是說,情商主宰著一個人的人生成就。

或許你已經聽說過“情商”這個詞,要麼在一些報紙雜誌上看到過,要麼已經閱讀過相關的書籍,但你一直對它不甚了了,也不清楚情商跟智商有什麼區別。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堅信高智商能夠決定高成就。然而,生活中卻又出現很多“智商一般,但情商很高”的成功人士,其中最典型的要數曆屆美國總統了,如富蘭克林·羅斯福、喬治·華盛頓、西奧多·羅斯福等,都是“二流智商、一流情商”的代表。而智商出眾的伍德羅·威爾遜和赫伯特·C.胡佛,卻因為情商一團糟、不善跟他人合作而黯然下台。

很多資料證實,情商較高的人在人生各個領域都一枝獨秀,不管是談戀愛、交朋友、做事業,還是自我管理、自我調節等方麵,都有出眾的表現。為此,心理學家霍華·嘉納總結道:“一個人最後在社會上占據什麼位置,絕大部分取決於非智力因素。”

你可能會說:“我天生情商就低,沒有辦法。”要是你有這種想法的話,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情商不僅是一種能力,它還是一種創造力、一種技巧。既然是技巧,自然就有規律可循,有可以提升的空間。如果我們能多拿出一點勇氣,多拿出一點耐心,多拿出一點時間,我們也能像“情商高手”那樣,建立高效率的人際關係網,營造一個對自己發展更有利的生存空間,創造一個精彩輝煌的、別樣的人生。

成傑

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