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最佳心理狀態調節訓練(1 / 2)

最佳的心理狀態下記憶

心理學的實驗表明,當人們處在心理狀態較佳的時期時,識記信息非常容易被輸入和儲存,而處於不好和有幹擾的心理狀態時,信息就不大容易被輸入,甚至有時會抵觸和破壞信息的輸入。這就是告訴我們,在記憶的過程中要盡量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讀書時心情愉快就讀得進去效果也很好;心情欠佳,就難以讀進去,效果極差,甚至半天也不知道自己看了些什麼。即在“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時候,記憶會變得特別清晰,而當人處在心情壓抑,表現為一種沮喪的、消沉的心理狀態時候,那麼應該能夠回憶起的一些事情好像也想不起來了。高爾基在小說《人間》裏,對恬靜舒適的心理狀態提高了各種心理機能(包括記憶機能),作了生動的描述:“樹林在我的心裏引起了一種精神上安寧恬靜的感覺,我的一切悲傷都消失在這種感覺裏,不愉快的事統統忘掉。同時提高了我的感受性:我的聽覺和視覺變得敏銳多了,我的記憶力強多了,我的頭腦裏儲存的印象也加多了。”有一個很好的心理學實驗,實驗者選擇了10個人,要他們談一生中發生的100件事。結果這10個人所記住的100件事分類如下:

55%是愉快的事;

33%是不愉快的事;

12%是平凡的事。

一位心理學博士指出:“毫無任何理由而突然踢你的迎麵骨”的人,大概你決不會忘記吧!理由很簡單,就是“踢”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件事惹怒了你大發雷霆。但是,如果對方給你的印象良好,你一定記憶得更好。如果對方是笨拙、不知趣的人,大概你很容易遺忘吧!因為他沒給你留下任何印象。就是說,你完全沒有注意。人總有想忘掉不愉快的事的傾向。你的記憶會提醒你:“我做,哪件事”,你的自豪感在表示說:“我決不會做那樣的事”,最後是記憶不起作用了。過去和失敗容易忘記,就是由於這個原因。

達爾文說過,當碰到與他所支持的學說有矛盾的事情就立即記錄下來。這是因為如果不把它寫下來很快就會忘掉。這一點是他親身體驗的。即使是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也不願意聽那些不愉快的話,此外,戰後優秀的文學家兼敏銳的人類心理觀察家太宰治曾說:“物體的名稱如果很貼切,即使不詳細打聽也會一目了然。我從我的皮膚感知,直呆呆地盯著物件的詞語就會逗引我的肌體發笑。名字不悅耳的植物,如“薊”字,聽後任何反應也不會有。”

在各種各樣的心理狀態中,人的情緒狀態和記憶效果先給被試者記憶一組形容詞。然後將他們分為A、B、C、D、E、F6個組。讓A組被試者閱讀笑話書籍,以調整心理活動,驅散緊張的情緒;讓B組背3位數的數字;讓C組記憶無意義音節;讓D組記憶與實驗用過的無關的一些形容詞;讓E組記憶實驗用過的形容詞的反義詞;讓F組記憶實驗用過的形容詞的同義詞。等他們將這些作業全部完成以後,就請他們寫出實驗開始時記憶的形容詞。結果是A組被試者再現了45%,B組37%,C組26%,D組22%,E組18%,F組12%。可見良好的情緒確實能提高記憶的效率。

不良心理狀態的調節

過度興奮、緊張或悲哀、憂傷的情緒,都不利於記憶。這時最好的辦法是先讓情緒安寧下來,或者散散步、聽聽音樂、看看電影、玩玩遊戲,讓情緒恢複了正常再來進行記憶。有時覺得壓抑感太重,還可以“放縱”一下自己,選擇一項自己最喜歡做的事,如玩兩個小時的電子遊戲,買自己非常喜歡吃但又很昂貴的食品,或者跑到高處大叫一通,徹底地發泄和釋放一次,然後再重新工作和學習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