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病友們都覺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但通過一次次的聚會,他們感到自己並不孤單,漸漸地都變得開朗起來。病友們的心理陰影消散了,但高額的治療費用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有的病友被迫放棄治療,聽天由命。這讓彭茂琳非常痛心。
2006年12月,在彭茂琳的奔走呼籲下,“重慶血友病之家”更名為“重慶市血友病康複協會”正式注冊。2007年4月,康複協會在成立大會上,募集到了3萬多元的救助款。這些錢對於眾多需要長期治療的病友們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彭茂琳覺得,不能把希望寄托在社會的同情和捐款上,她決定帶領這個群體進行自救。
對於血友病患者來說,因為肢體關節經常出血導致變形,體力勞動不行;由於疾病,患者一般沒上過什麼學,腦力勞動也不行。他們隻能靠一雙手,做剪紙最適合。雖然剪刀可能會造成外傷,但隻要及時壓迫止血,並不會有什麼危險。經過一番分析,彭茂琳決定向病友傳授剪紙技術。
2007年8月,彭茂琳開始免費培訓病友。經過培訓,很多病友都可以剪出精美的圖案。
2008年3月,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發展市場各種項目競賽中,彭茂琳和病友的剪紙技藝從1000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成為世界銀行、中國扶貧基金支持的項目之一。彭茂琳隨之成立了“剪愛紙藝工作室”,她將一些剪紙作品裝裱後,通過擺地攤、到創意集市參展等方式銷售。
創辦剪愛工藝品公司,25年救子路走出困境
2010年11月,在重慶市雙鳳橋街道的支持下,彭茂琳創辦了微型企業,在剪愛紙藝工作室的基礎上,成立了剪愛工藝品有限公司。
成立公司後,批量生產出來的剪紙經過裝裱,成為一幅幅風格獨特、畫麵精致的藝術品。看到這些作品投放市場後受到歡迎,病友們為能夠自食其力而欣慰。
在病友們的努力下,短短一年時間,公司就銷售了500多件剪紙畫。2011年3月,公司作品受邀參加三峽博物館和四川美術院校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展覽;2011年5月,公司作品《走進世博》被上海世博會主展館收藏;同年7月,公司作品《重慶人民大禮堂夜景》被世界銀行駐華首席代表杜大維收藏……
2011年10月,到重慶訪問的英國安德魯王子,將剪愛公司新出的作品《南風清韻》帶回英國收藏。
2011年年底,彭茂琳獨創的“多層次立體表現法”剪紙藝術獲得了國家專利。同時,公司剪紙作品《新嫁娘》在北京一個大型拍賣會上拍出15萬元的高價。
2012年1月,彭茂琳當選“2011年感動重慶十大人物”。2012年5月,重慶市社保局發布消息,將血友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23種病種納入特殊疾病管理的病種中,參加醫保的居民,都可按比例報銷。這個喜訊,讓剪愛公司沸騰了,而新的驚喜還在後麵。
2012年10月,彭茂琳接到一個來自英國的電話。原來,安德魯王子帶著剪紙作品《南風清韻》回國後,一位精明的企業家得知這一消息後,捕捉到王子的名人效應,於是輾轉聯係上彭茂琳,希望能在英國代理銷售剪愛公司的剪紙工藝品。公司的剪紙作品能走出國門,彭茂琳自然求之不得。
現在,剪愛公司的剪紙作品知名度越來越高,公司在彭茂琳的管理下,經營得紅紅火火。彭茂琳,這個不向困難低頭的母親,不但打破了醫生對兒子的“隻有3個月”的預言,控製了兒子的病情,還帶著一群血友病病友走出了經濟困境和精神困境。她的故事,在重慶山城被傳為佳話。
(摘自《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