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阿爺的話,二流一愣,隨即揮起了鋤頭,賣力地挖了起來,自言自語道:“還是先把青岡林這一片弄好再說吧。”
二流繼續挖地,不一會兒,他爺帶著劉越深過來了。劉越深一見二流,心痛地道:“你看看,你這樣子了,還這麼賣命。”二流的受傷,跟劉越深的哥哥有關,劉越深覺得挺對不起二流的,每天都要抽出一點時間過來幫二流家做一點事,漸漸地,成了一種習慣。
二流看見劉越深來了,說:“越深,我正要找你。馬上這一季紅薯就要收獲了,你去給鄉親們做一下思想工作,把各家各戶背後的林子開出來,全部栽楊梅樹、種紅薯。楊梅樹是鎮上提供的苗子,全免費的。楊梅樹樹冠小,不會影響到紅薯的生長。”
“行。我這就去。”辦這種事情的時候,劉越深特別滿意,因為可以找到當官的感覺,於是,屁顛屁顛地跑去做事了。
二流對劉越深說的話,帶了點小技巧,他把種紅薯的重要性排在了楊梅樹的前麵,村民們看到紅薯有了收益,自然就會擴大種植規模。而在紅薯的地裏栽一些不影響紅薯生長的楊梅樹,又可以增加一點收入,又何樂而不為呢?再說,這楊梅樹的種苗又是免費的,有便宜誰不想占?
接下來的幾天,二流都在自家地裏開著山,有時候,他停下來休息的時候,看到遠處的幾座青岡林小山包都有人在開山,陸陸續續還有不少村民跑到二流家中,詢問關於套種紅薯和楊梅樹的事情。二流知道,全村都動起來了。
一個周後,陳雨峰又來了,帶來了五百株楊梅樹種苗。到了二流家中,便興奮地說:“二流,你真行,我一路上都看到村民們在開山,準備栽楊梅樹,看來這五百畝有著落了。”
二流苦笑,說:“不要高興得太早,全部的青岡林開出來,平均每家最多增加兩畝地,栽下去以後,隻能增加300到400畝楊梅,要想完成500畝,難度可不小。”
陳雨峰並沒有二流的潑冷水而感到不爽,興奮勁還保持著:“那我們先把我帶來的五畝株種苗發下去,先發展一部分再說。種苗我都叫人搬到村部那裏去了。”
“行。”二流換了件幹淨的衣裳,與陳雨峰一起到村部長。
鄧羽君看到二流來了,高興地迎了過來,給二流講起了最近村上發生的一些雞毛蒜皮的事。二流指著村部的院壩裏堆著的種苗,打斷鄧羽君的話,說:“羽君,麻煩你造一個表,讓村民們來領取楊梅樹。”
鄧羽君來了之後,二流一直很注意自己的稱呼,叫她“鄧主任”,這一次沒大注意,“羽君”兩個字衝口而出。二流感覺到自己失言,臉上感覺有點發燙。
“行。”鄧羽君聽了二流的稱呼,一愣,美滋滋地回辦公室造表去了。
“管它呢。”二流甩甩頭,看來以後還是少接觸為妙。
走到廣播室,二流開始播起音來,大喇叭很有穿透力,很快周圍的村民就聚了過來。鄧羽君的表也造好了,微紅著臉走了出來,陳雨峰搬了張凳子,讓鄧羽君作記錄,開始發起楊梅種苗來。同時,一邊發一邊給村民作宣傳:“橫豎十五丈一苗,一畝三十苗,先在這兒簽字,栽多少畝領多少畝,不要多領也不要少領,苗子領回去就要及時種,不要浪費了,以後補栽的時候種苗是要收錢的。”這是告訴村民們栽楊梅樹的規格和注意事項。
很快,五百株種苗就發完了,很多村民還沒有領到。每個村民還需要多少苗,二流叫鄧羽君作了統計,算出來還差兩千多畝,根據一畝三十畝倒推過去算,這一段時間總共開出了將近一百畝地。
陳雨峰給村民們約了下次發種苗的時間,便心滿意足地下山準備苗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