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拒絕了王誌堅,說:“讓我治病瞧病可以,讓我把時間花在那些無聊的演講、全國各地飛來飛去上,我不願意。”二流是不想讓太多的人知道他的秘密,才這樣說。
在王誌堅的理解保,二流是個實在人,********都撲在了公司的發展上,他也不想打擾二流現在安靜穩定的生活,同時也是為了她的女兒王與秋著想,隻好作罷。
把榮譽攬在自己身上,王誌堅也是樂意的。
新學期又開學了,王與秋在學校去報了個道,便拿著一份實習通知書回到鎮醫院,在醫院裏報了實習的名,就壓根沒去上班,整天和二流粘在一起。關於實習的總結,王與秋並不擔心,醫院看在老院長的麵子上,肯定得出實習鑒定,並且還得寫好一點。
如今,網上的店子在王與秋和二流的共同努力下,已經開起來了。由於是初次開店,知名度還不高,二流與公司各部部長每人都申請了一個網上帳號,在店子裏自己購買自己的商品,增加交易次數,把店子的信譽度趕上去。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信譽度靠買賣的次數和顧客的評價來判定,信譽度低了受人關注的就要低一些。
二流則一會兒高原村、一會兒阿南鎮、一會兒縣城裏,好像風箏一樣,到處跑。
高原村,修路的事情雖然有劉越能負責著,但仍然需要二流去關心。
在縣裏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修路的進程很快,估計到三月中旬的時候,第一道懸崖就要被挖通。現在巨石的高度不足以前的三分之一,大多數村民已經能夠從巨石上翻過去,繼續挖前麵的路。等巨石開完,自然就把兩邊的路連接到了一起。
竹林裏鋪路繼續進行,一米來寬的石板路已經鋪到了觀風台,順著觀風台向前鋪了好長一段,估計等這一道懸崖的巨石全部開完的時候,路鋪到水庫的地方應該不成問題。
而第二道、第三道懸崖修通的時候,上次二流經過的那一條路都全部能夠修好,到時候形成一個旅遊環線,高原村的旅遊業就到了發展的時候。
如果說現在高原村修的公路是致富路,那這條旅遊路便是小康路。二流對此格外重視,有空的時候都要跑去看一看路的修建情況。當修到觀風台的時候,站在觀風台前,想道:“魏哥可是承諾了的,等我們搞旅遊的時候,一定要讓他讚助一座塔樓,往這兒一放,成片的原始森林美景盡收眼底,那種感覺才叫舒服啊。”
看著路的不斷延伸,二流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等一切發展好了,村民們過上了好日子,就是享福的時候了。
但是,現在嘛,還需要進一步努力,把高原村的產業發展好。
高原村,春筍收購已經開始了。
春筍與冬筍長相完全不同,春筍從土裏衝出來,最後是要長成竹子的。村民們都知道,春筍不能挖盡了,隻能間挖,不然楠竹林就沒有後續的生機。但即使是間挖,產量也不小,高原村的楠竹林就能出產十多萬斤,全鎮附近的幾片竹林,加起來也能出產六七十萬斤,烤成幹筍在二十來萬斤左右。
這麼大的收購量,需要一百萬現金才能周轉得過來。二流現在手頭上的現金隻有五十萬,錢又再次緊張起來。幸好,四縣三區的銷售情況正常,所回攏的資金剛好夠運轉了。
徐夫子經過短暫的休息之後,又再次回到了高原村,烤起春筍來。烤了一季冬筍,他得了七八千塊錢,很滿意的工資了。這次聽說要烤春筍,他把家裏正在修建著的房子也暫時放在一邊,立刻趕赴高原村烤春筍。
春筍要烤到四五月份才能結束,四月底的時候,紅薯也該上市了,估計這一季的紅薯的量在一千萬斤左右,以市縣的市場,這麼大量的紅薯根本銷不完,還得把紅薯烤成紅薯條,裝成袋進入超市才行。
因此,二流又開始組織修建大烤爐,從現在的四個烤爐變成八個。二流從村民中選了精明的人,跟著徐師傅學烤東西,等將來加工廠建立的時候,讓徐師傅當加工廠的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