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取笑過後,眾人又坐到了一起,開始討論起來年的計劃。
“大年過後,春筍也該出來了,估計春筍的收購量在100萬斤左右,加上明年過年以前的冬筍收購量100萬斤,紅薯已經實現多季種植,紅薯的銷售量應該在1000萬斤以上,加上春、夏、秋三季菜的銷售量應該在200萬斤。現在我們能夠預計的銷售量在1400萬斤,任務很重,壓力很大。但是,利益也極大,如果一切順利,營利可能超過1000萬。”
二流提出的這個目標,讓眾人噓唏不已,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
劉越深、吳剛瞪大了眼睛,1000萬的營利,他們就分別可以分到100萬,明年一過,他們就可以成為百萬富翁了。兩人眼裏充滿了熱切的光芒,恨不得這年快點過去。
吳雅詩眼裏充滿了激情,營銷,對她來說,既是挑戰,更是人生價值的實現。
劉海則陷入了深思,他在思考著他的幾個店開業以後,能夠銷售多少紅薯。
王與秋第一次參加這種會議,總覺得有點不習慣,隻是認真地聽著。她聽到協會的營利在1000萬時,嚇了一大跳,她根本沒想到,小小的一個農村協會一年竟然能夠賺這麼多錢?如果一年賺1000萬,那二流一年能賺多少錢?難道說自己將要嫁的人是一個百萬富翁?
想到此處,王與秋看向二流的眼神不一樣了,原來自己將來的男人這麼能幹。
二流感受到了王與秋的目光,對著她微笑地點了點頭,然後說道:“但是,困難也是不小的。幹冬筍以及春筍的銷售就是第一道難題,修路是第二道難題,這麼大量的紅薯銷售是第三道難題。看看大家有什麼好辦法沒有?”
眾人又開始冥思苦想起來,然後又紛紛發言,辦法想了很多,最後,二流總結道:“明年我們要做好三件事情,第一件,把網上開店銷售搞起來,這個我想讓王與秋試一下,怎麼樣?”說到此處,二流頓了一頓,看著王與秋。
王與秋性子比較靜,這時聽到二流點到自己的名,想到下學期是實習,上網賣東西還是比較熟悉的,能夠幫二流做點事也很好,便答應了下來。
二流接著道:“第二件事,等公路修通以後,要把加工廠辦起來。上一次,大家對辦加工廠提出了異議。這一次,大家有什麼異議沒有?”
大家紛紛說出了自己對於加工廠的想法,都表示可以辦加工廠,但是必須在公路修通以後。二流也同意這個意見,這件事情就算訂下來了。
“第三件事,就是高原紅果蔬的宣傳問題。我們要抓住一切機會宣傳,等我們的公司開業以後,爭取把商標的事情落實了。當前,我們要把開業的各項工作準備好。等年過了以後,劉海的新店子也要開張了,我們公司的開張和劉海的一起辦,在縣城舉行開業典禮,所有的籌備工作由劉越能負責,這個,吳雅詩協助。”
劉越深一聽二流這個安排,眯著眼看了一眼劉越能和吳雅詩兩人,頓時把二人的臉看得通紅。
開完總結會,吃了一頓年豬湯,情人節在熱鬧之中過去。
第二日離開的時候,王與秋很不舍,二流安慰她:“還有三天時間就過年了,我大年初一就到你們家去拜年,到時候就可以在一起了。”王與秋隻得不舍地跟著父母下山去了。
回家以後,王與秋便打開電腦,認真地學習起網上開店的知識來。網上開店的設備很簡單,一台電腦,已經具備了,一個攝像頭,這個電腦上也有,但是,她家裏的攝像頭照出來的效果可能不好,但重新配一個好一點的攝像頭,或是購買一個數碼相機。要怎麼樣提高人氣,王與秋看起了相關的文章,動起了腦筋。
很快,王與秋便完成了一個較詳細地營銷方案,打在了電腦裏,隔一會兒又去修改一下,以求方案製定得最好,等過年的時候把方案拿給二流看。
眼看著,年的腳步聲越來越近。
前一個月以來,高原村請二流吃年豬湯的就很多,去了才讓村民們覺得看得起他,不去並不是客氣,反而讓村民們的心隔得遠了一些。因此,二流能參加則參加。其中,有兩處吃年豬湯值得一記。
一處是在有明堂家,有明堂說了一句話:“我這豬兒還是二流回來以後喂的。”這句話讓二流很感動。一處是劉越清家,劉越清端起一杯裝著清水的酒杯,說:“去年一年,我們家裏都不大太平,但還是跌跌撞撞地過來了,他一定要以水代酒,敬二流一杯,沒有二流,他這個家的頂粱柱就跨了。”二流二話沒說,把酒倒入嘴裏,一口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