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欲建“綠水艦隊”闖南海
封麵
據美國彭博社、卡塔爾《海灣時報》等媒體報道,麵對中國潛艇部隊和反航母導彈,美軍認為其大型航母在南海可能沒有用武之地。為此,美軍計劃組建機動靈活、不易遭攻擊的“綠水艦隊”,從而在中國近海保持“武力威懾”。
一艘航母難以“平定南海”
據美國彭博社報道,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國防部官員披露,五角大樓內部發布的一份報告揚言,不會任由解放軍的“反介入”戰略將東亞美軍擋在南海之外。不過,日本《外交學者》雜誌認為,美軍要繼續在南海耀武揚威,將麵臨更大的壓力。解放軍正在大力發展潛艇及反艦彈道導彈等武器,這些武器可在戰時遲滯美軍的行動。報道揣測,一旦南海爆發衝突,而美軍想要介入,那麼解放軍就可能動用大量陸基導彈打擊駐日和駐韓美軍基地,以切斷美軍的後援,然後再用潛艇和反艦彈道導彈將美國航母擋在南海之外。
美國《華爾街日報》也認為,現在的情況與數年前完全不一樣。那時美國隻需派遣一支航母艦隊,就可平息某目標海域的事態。但現在解放軍有能力對航母艦隊構成威懾,一支美國航母艦隊不可能“平定南海”。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的東亞安全問題專家赫金博瑟姆稱,2002年時中國海軍隻有8艘可搭載反艦導彈的潛艇,而如今這類潛艇的數量已達到約30艘。這是中國海軍在過去數年內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美國航母在中國周邊海域“無所畏懼”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
小型航母是發展趨勢
《外交學者》援引美國海軍武器分析師華納·休斯的話稱,美軍要在東亞海域保持其優勢,必須謀求更靈活的作戰能力,著手發展“綠水艦隊”,一直以來這都是美國海軍的一個空白。未來理想的海軍部隊應該是由戰略威懾部隊、“藍水艦隊”和“綠水艦隊”三部分組成的“新型戰鬥機器”。
“新型戰鬥機器”指的是一支艦船數量和類型眾多、擁有全麵作戰能力的海軍。其中“綠水艦隊”由約240艘中小型戰艦組成,其中包括機動靈活的小型驅逐艦和瀕海戰鬥艦,而其核心力量是小型航空母艦。另外,“綠水艦隊”還包括近岸戰鬥部隊以及用於對敵岸進行偵察的別動隊。
據卡塔爾《海灣時報》報道,美國海軍分析人士埃裏克·馬格裏斯力主發展小型航母。他認為,華盛頓擁有向全球投送力量的雄心,它自然不甘心南海成為“禁區”。
馬格裏斯指出,排水量10萬噸的大型航母攻擊力強悍,美國海軍一直將它作為高效的作戰裝備。但它們的體積過大,艦體大大高出水麵,電磁信號較強,很容易被敵方的遠程雷達和紅外傳感器鎖定,從而遭到反艦導彈的致命攻擊。盡管航母的防禦係統能攔截一些來襲導彈,但大量導彈從不同方向襲來,至少會有一兩枚穿透航母的防禦網。美國的每艘大型航母都裝載了大量彈藥和燃油。隻要被一枚導彈擊中,彈藥和燃油就會爆炸起火,從而將航母撤底摧毀。
馬格裏斯表示,美國海軍可能在發展“福特”級大型航母的同時,批量建造小型航母。後者具備較強的機動能力,能躲避反航母彈道導彈和潛艇“突施冷箭”,執行美國的“對華威懾”任務。
此外,《海灣時報》指出,美軍並不擔憂小型航母的攻擊力出現不足,因為它們可搭載無人戰鬥機和直升機組成攻擊集群,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況下突入中國周邊海域,對中國海軍及沿岸目標發動攻擊。馬格裏斯等美軍人士也認為,小型艦母集群的攻擊力不亞於大型航母戰鬥群。目前美國海軍領導人不願意將發展重點轉向小型航母,就像空軍指揮官不願將重點轉向無人戰鬥機一樣。但這種趨勢不可逆轉,美軍的大型航母時代將一去不複返。
美航母“介入南海”越來越難
日本《外交學者》認為,如果中國大量部署反艦導彈,那麼美國航母就必須遠離中國沿岸2000千米,何談“介入南海”?而且美軍艦載戰鬥機的攻擊半徑都不超過 2000千米,難以威懾中國沿岸目標。搭載無人戰鬥機的小型航母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反艦導彈對小型航母進行定位,難度較大。
分析人士還指出,“華盛頓號”服役年限到2016年將過半,按規定將要進行更換核反應堆的大修,預計花費47億美元。一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不算艦載機和護航艦艇,一年的運營費達3億美元。因此,支持削減航母的智庫專家和軍方人士認為,在中國反艦彈道導彈技術發展日趨成熟的情況下,像“華盛頓號”這種尼米茲級的核動力航母已經不符合對武器平台“費用—效能”的要求了。特別是在軍人養老、醫療成本上升速度超過武器裝備采購成本上升速度的情況下,應該減少尼米茲級航母的數量,進而將節省下來的資金投入到自動化水平高、節省操作人員的武器平台的研發和建造上。綜合摘自《上海譯報》、《三聯生活周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