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成為說話高手(1)(2 / 3)

明晰的思路和提綱

如果材料混亂地堆砌在一起,沒有任何層次,聽眾當然不會對你所言形成一個明確的概念。演說在講者頭腦中從頭至尾都應是有條不紊地形成一定的布局規劃。沒有這樣明確的提綱,聽眾很可能會感到不知所雲,結果丟掉了演說的主題。聲音含混不清往往是演說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表明演說者還沒有具備合格的心理素質———還欠成熟的基本技巧和缺乏自信心的表現。思路明確的人咬字、發音也往往是清晰的。當他具有一種使聽眾接受某一觀點的強烈願望時,他就會準確、有力量地支配自己的發音器官。

說話高手的四大特點

在人們的身上,有些東西是可以一眼就看出來的,例如身高、容貌等,而說話的才能卻隻能在人們張嘴後才能知道。曆史上有出色口才的人都不是平凡之輩,他們除了具有一張鐵嘴之外,還具有一些重要的素質,這一點在已故總理周恩來身上表現得十分突出。美國總統尼克鬆在他的回憶錄《領袖們》中十分推崇周總理的敏捷機智的才能,他寫道:“周恩來的敏捷機智大大超過我所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領袖,這是中國獨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紀以來的曆史發展和中國文明的精華的結晶。他待人很謙虛,但沉著堅定。他優雅的舉止,直率而從容的姿態,都顯示出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風度……談話中,他有四個特點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精力充沛,準備充分,談判中顯示出高超的技巧,在壓力下表現得泰然自若。”

今天的人們,當然無法達到周恩來同誌那樣的境界,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嚐試著去學習這些要素:努力保持充沛的精力,做好充分的準備,掌握高超的技巧,養成泰然自若的強者風範。

成功演說的“五不要”

千萬不要冷場

上台前,千方百計使自己處於放鬆的愉快狀態,比如說開開玩笑,說說笑話,找一處安靜的地方,誦讀名詩名句,聽一段音樂,看看畫冊,完全不想馬上要登台演講的事,這樣做的目的是轉移思想上的興奮點,以調節心緒。即將登台,情緒仍要放鬆,方法是,緩緩地吸一口氣,使兩肋張開,憋氣數秒,再慢慢地把“讓你心神不定的氣”吐出來,吐幹淨,如此多做幾次。注意:在做深呼吸時,什麼也不去想,盡量讓自己處於無意識狀態。運用“精神勝利法”作心理暗示。想自己曾經獲得過的成功,想自己的優勢所在。好好地“自我肯定、自我欣賞”一番以後,穩住“我比你們強”的心理定勢。在即將上台時,暫時藐視一下台下的聽眾,將他們看做是“一無所知”,隻有“聽我慢慢道來”,他們才有所收獲。步上講台的那一時刻,切莫期待什麼“轟動效應”,想到的應是:大局已定,隻有“萬念俱空”、全身心地投入演講才有成功的希望。一開口,語調可以高一些。響亮有力的開場白一出口,既穩住了現場,也穩住了自己。講的時候,要做到“思路先行”,以在登台前已經“定格”的腦子裏信號係統為依據,把握整體,大膽地、毫不猶豫地講下去。當演講進入良性循環的運轉係統,演講的成功已見曙光。

不要說的太過

有的人總喜歡好大喜功,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假定有一位汽車推銷員,他每月銷售業績是三十部汽車,但本月份他隻銷售了十部汽車。如果,事先他已向上司報告說:“這個月由於其他車廠推出新型車,因此預測自己本月份隻能賣出四五部汽車”,如今賣出了十部汽車的這一事實,看起來就不再是一項缺憾而是一項突破了。但若他事先向上司表示“雖然這個月份車廠推出了新型車,但我至少可以賣出十四五部汽車”,則售出十部汽車的這項事實,就會被認為是一項“失敗”!

不要用過多的術語

有時,當我們坐在車上或咖啡廳裏,聽到旁邊有人講外語或言談中不時夾雜專業名詞時,我們的目光往往會不由自主地去注視他們。這種現象就是記憶心理學上所謂的“凝視效果”。例如我們若將一個特殊符號放在一大堆數字當中,則這個特殊符號一定會特別醒目。當你追求女朋友的時候,如果在談話中加入一些外語,則對方往往會覺得你有學問。一旦感覺他有學問,對於這個人談話的內容就會格外注意。反過來說,若總常用這種方法,則不但凝視效果會越來越淡,並且反倒會使對方感覺談話的人膚淺,如此不但達不到表現自己有學問的目的,反而會給對方留下壞印象,得適可而止。

不要輕易否定別人

有時我們想否定一件事,往往會由於某些因素,使我們無法很幹脆地否定,因為一不小心就可能樹立了一個敵人!此時我們就必須找借口來否定了。但若所找的借口又與自己有密切的關係時,雖然對方因此接受了我們的否定,但另一方麵他也會感覺到直接被人否定的憤怒。

那麼如何才能既不傷害感情又達到否定的目的呢?通常,若要真正地做到兩全其美,是相當困難的。這裏有一個比較理想的方法,你不妨試一試,那就是翻一翻曆史,找一找曆史名人們說過的話,是否有適合自己目前處境的名言。若有,則我們可借該名人的話,向對方表達自己想表示的意思。例如我們可以用“孔子曾說……”的方式,來表達(暗示)自己目前的心境。這樣一來,對方的感受往往也不會再那麼強烈,而我們想否定的目的也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