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千人千麵左右逢源(3)(2 / 2)

無法明確提出答案,容易引起對方的不信任,例如:“先生,你看,這是怎麼一回事?”

“嗯……抱歉,我不大清楚。”

“不會吧!對自己公司的產品都不清楚,怎麼會有人買?”不能清楚地回答對方,很可能因此而得到負麵的評價。但是,真的不了解時該怎麼辦?

“這方麵的問題,我請專業人員向您解釋會比較清楚。請稍等一會,他馬上來。”但是,本身工作上所應具備的一般常識以及專業知識,仍舊需要不斷地鞭策自己努力掌握,以免在沒人相助時一問三不知。在對方提出問題之前,必須事先自行揣摩一番。平時沒有如此心理準備,臨時遭到對方質問時,是無法做好說明的。

5.讓對方采取決定的談話。

首先,要深入觀察對方。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曾說:“神賜給了我們雙眼、雙耳及一片舌頭。”意思是說,我們應該利用雙眼觀看對方說話的神情、態度、用詞及聲調,加上雙耳的聆聽,最後再回話。綜合起來,就是我們所說的說服和交涉。也許有人會說,當對方進行說服或交涉時,我們如果不花兩倍心思去觀察、聆聽的話,很可能會讓對方達到目的。但是,自己如果擁有堅定的信念,三寸不爛之舌對我們來講,也是沒有用的。

為什麼要花上兩倍的心思去觀察對方?因為人具有真實與不真實的兩麵,而且,往往是先從不真實的那一麵開始和別人交往。等到遇上了困難,才表現出真正的另一麵。所以,如果想要了解對方真實的那一麵,就必須認真地觀察。假如觀察了許久還不清楚對方是否真實的時候,隻要提出一、兩個問題即可。例如:“A先生,剛才你說的,是不是也包含這種意思?”或是:“B先生,剛才你說的,我把它定義成這樣,可以嗎?”待對方回答之後,再說出自己的意見,不但彼此能夠確定是不是完全清楚之外,對於接下來的說服或是交涉,都有可能因此而隨著自己的意思進行。

其次,是具體的實施辦法。首先要讓對方了解,做了此事或有決定之後,對大家都會有幫助。一開始如果沒有強調會有益處或有幫助的話,往往無法得到對方良好的回應。例如:看到餐廳、飲食店的櫥窗中擺設的樣本,在套餐前麵寫著60元的價目表,它的作用就是要讓客人感到:“便宜又好吃,量也不少。”如此一來,自然高朋滿座、生意興隆了。而這種作法,也就是先將結果呈現給對方的例子。

對於月收入5千的上班族來說,假如要購買一輛市價5萬的自用小客車,因為無法一次付現,於是銷售員便提出了:“A先生,我們正在實施分期優惠付款,訂金加頭期款隻需l萬元。月付方麵,大約是2千。全部不到3年即可付清,而且明天就可以交車。”於是,A先生欣喜若狂地回答:“這樣的話,既可以馬上開車,付款又輕鬆,應該不成問題。”所以,站在對方的立場,讓對方知道什麼樣的行動對他最有幫助,好讓對方立刻采取行動。

說服對方時,如果沒有熱忱也是沒有效的。滿腔的熱忱加上誠懇的態度,對方必會認為:“沒想到對自己公司的產品,如此的有信心。”然而,若你隻是蜻蜓點水般的說:“試看看,不錯哦!”對方則會以為這個產品與其他的大同小異,於是回答“再考慮看看”而轉到其他產品上去。所以,提升促銷商品的熱忱度,誠懇地向客戶推薦:“這是本公司到目前為止最有信心的產品,本人在此保證。”想必好奇的顧客會問:“在哪裏?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