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意識處於意識層和潛意識層之間,當潛意識中被壓抑的本能和欲望想要滲透到意識之中時,前意識便擔負著“稽查人員”的任務,嚴密防守,把住關口,不許潛意識的本能和欲望隨便侵入意識之中。但是當“稽查人員”失職時,潛意識就會悄悄潛入意識之中。前意識能夠轉化成為意識,生活中我們經曆很多事情,這些特定的經曆和事實並不是時時刻刻都處於被意識到的狀態,在我們需要時它們就可能被回憶起來。
潛意識是整個心理活動的大部分,每時每刻都在追求著滿足。它缺乏理性、道德感、社會性、時間性、可知性,是人的本能衝動、被壓抑的欲望和本能衝動的替代物的貯藏庫,它不受客觀現實的調節,而是由自己的本能來決定的。在一定條件下有一部分潛意識會進入意識,另外一部分則永遠不能被察覺。潛意識對人們的行為和思想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弗洛伊德非常看重潛意識的作用,他認為潛意識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人的發展,所以他把精力主要用於對人的潛意識的研究。他的這種認識曾被歐美許多學者運用和發展,成為精神分析學說的基本概念。
弗洛伊德對夢的解釋
夢是一封私人的信,一封寫給自己的信。
——加爾文
我們前麵已經講過“夢是願望的達成”,有些夢看起來也確實明顯符合這個觀點,同時也有些夢顯得非常不合邏輯,它們怎麼會是願望的達成?比如夢見自己或親友死亡、被妖怪追殺、掉下懸崖的夢,難道都是願望的達成?
別急,我們這就用弗洛伊德的夢的工作原理來解決這個疑問。
前麵說到了意識總是把那些不符合社會倫理道德的心理內容壓抑到潛意識裏去,潛意識總是想進入意識,於是常常在夜晚意識最薄弱的時候進入意識,通過夢的形式來表達。為了逃過意識的審查,潛意識使用了各種花招來騙過意識的審查。弗洛伊德總結了夢的幾種工作機製:
1.壓縮:一個簡單的夢可能有很複雜的意義。它描述可能隻需要簡單幾句話,解釋起來卻是長篇大論。
2.移置:一個東西的含義被移換成另一個東西的含義,有時看上去無關緊要的卻有重要含義。
3.象征:夢的含義不直接表現,而是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段來表現。
4.再度校正:夢通過修改與增刪,把不連貫的元素連貫起來,使之合乎邏輯。
5.反意:夢裏一個東西的意義與現實生活完全相反。
6.斷裂:沒有邏輯關係,用看上去無關的畫麵的關係表達邏輯。
下麵這個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一個男人做了這麼一個夢:他變成了《西遊記》的唐僧,帶著徒弟們到西天取經。他們到了一個城門,這個城門口和他同事老王的家門口一模一樣。城門上寫著“無子國”三個字。他看到這幾個字後心情很愉快,歪著頭隨口說了一聲:“就應該這樣”。
這個夢很好地進行了偽裝,如果隻閱讀了這麼一個夢,可能很難理解這個夢想表達什麼含義,但是,如果有下麵這麼幾個線索就容易解決多了。
1.這是一個新生兒的父親的夢。他每天都被不斷地換尿布、喂奶、哄孩子弄得心煩意亂。最讓他頭疼的是孩子每天毫無規律的哭鬧。由於長時間的睡眠被打斷,他出現了睡眠嚴重不足的問題,經常在上班時難以打起精神。
2.他的同事老王和他關係很好,經常一起聊天。老王有三個未成年的孩子,生活壓力非常大。
3.做夢前幾天他看電視裏說很多年輕人為了生活更輕鬆,選擇不要孩子。記者在街頭隨機詢問了一個年輕人,年輕人隨口回答“就應該這樣”。
4.做夢前一天晚上他看報紙時,恰好讀到過一篇有關導演張紀中要翻拍《西遊記》的娛樂新聞。
現在這個夢可以說是真相大白了吧?年輕的父親成了西天取經的和尚,自然不用結婚生子了;城門跟老王家門一樣,提醒了這是一個關於孩子的夢;“無子國”的含義就明顯無疑了;“就應該這樣”從唐僧口中說出,代表了這個男人內心的看法。
這就是夢的改裝。如果這個夢不經過改裝,這個男人可能會夢到他的孩子死了之類的情景,這樣的內容絕對無法通過意識的審查,所以夢經過了這麼複雜的改裝過程。
在這個夢裏,幾乎包含了以上提到的所有的夢的工作機製。你不妨試著看一看,哪些描述對應了哪些工作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