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他狠狠的一口,咬在了鱷魚那堅硬的皮甲上。
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幾天,這幾天以來,林烈已經將這月牙湖的情況都摸遍了。
這裏很大,水中的資源也非常之多,有些魚居然有三米多長,絲毫不亞於之前的那些鱷魚,不過卻是吃素的,以水草為食。各種魚類,在這裏生活,構成了一副多姿多彩的生態係統。
他估計,這湖裏麵的魚,能夠讓他吃三個多月,而且這還是保守估計。如果他能夠調整一下湖中食物鏈的話,那麼這個時間會增加到四個月以上,而且隻要不將這裏麵的魚吃光,它們就會一直繁殖,那麼林烈就能一直有魚吃。
湖中的食物鏈,形成了一個巧妙的循環。
食物鏈的基礎,是水藻、浮遊生物、微生物等等。陽光,土地,水,給予它們生機。它們是生產者。
小魚、水中昆蟲以“生產者”為食。有些大魚,也是如此。它們被稱之為一級消費者。
而肉食性的魚類,則是以“一級消費者”為食。它們被稱之為二級消費者。
這些生物的生存方式,區分為不同的層次,並形成一個連接,一個循環,這就是食物鏈。
而站在這食物鏈頂端的生物,或許是鱷魚,又或許是其它,反正現在是林烈了。它們,是頂級消費者,以“一級和二級消費者”為食。
小魚吃水藻,大魚吃小魚,鱷魚吃大魚,然後鱷魚死了,它的屍體會分解,營養回歸大地,而後被水藻與浮遊生物吸收,再從頭開始。一次又一次的反反複複,這種循環就是完整的食物鏈。
而若是……林烈將大魚殺光,那麼食物鏈就會失去平衡。
沒有大魚捕食小魚,小魚會泛濫成災,瘋狂繁殖,迅速吃掉水裏麵的所有水藻。而後,沒得吃了……它們會餓死,生態係統被破壞,一切失去平衡。
不過,若是林烈定期清理這些小魚呢?那麼小魚的發展將會受到他的製約,食物鏈將會繼續下去。
當然,若是林烈不將二級消費者與三級消費者剔除,水中的食物依然會源源不斷的提供給他,不過,產量卻令他擔憂。
能量在沿食物鏈傳遞過程中是有很大一部分損失的,下一個營養級同化的能量隻占有上一個營養級同化能量的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所以流入下一營養級的能量會逐漸減少,一般一條食物鏈不超過4至5個營養級,老虎通常位於最高營養級,需要消耗的能量有很多;通常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一山不容二虎”正式這個道理。
簡單來說,在湖泊中,水藻與微生物、浮遊生物所所含的能量是最多的。而以之為食的小魚其次,而以小魚為食的大魚位於小魚之後,一層比一層的能量低,因為能量在轉化的過程中,一部分被消耗流失了。而後到了食物鏈頂端的捕食者,譬如鱷魚,以前這裏的鱷魚數量僅有十條,與整個湖的魚比起來,它們的能量根本不值一提,但它們卻控製了魚群的發展。
更簡單直白的來描述,那就是鱷魚吃掉了比它體重要高得多的食物,但是它的體重依然還是那麼多。它所吃掉的能量,在轉化的過程中,大部分被消耗流失了,不再存在於食物鏈。而這種損失,正是林烈想要降低的。
如果林烈砍掉鱷魚,砍掉大魚,那麼小魚的能量就都是林烈的了,他也可以最大程度的獲取、保留能量,而不至於讓其中一些能量被大魚與鱷魚分流掉。
以前林烈將食人魚河流裏麵的其它肉食性魚類殺光,正是程度性的起到了這個作用,不過效用顯然不太明顯。而且那河水在流動,裏麵的資源會程度性的流失。但是這個湖泊顯然不存在這樣的問題,而且資源也要豐盛得多。
所以說,林烈若是真的如此做,那麼他便可獲得最大的利益。食物會更多,而且會來得更快。
有這種利益可得,他又何樂而不為?
於是,林烈決定好了,他要殺光肉食性魚類,獨自傲立在這片區域的食物鏈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