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瓊崖革命根據地與瓊崖革命“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研究方麵,如王明澤在《今日海南》上所刊的《母瑞山:23年紅旗不倒的搖籃》(2011年)就從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的角度出發,研究其為“二十三年紅旗不倒”兩次保存火種的突出貢獻。鍾燕波《二十三年紅旗不倒——六連嶺革命鬥爭紀實》(2005年,未公開出版),許信清、蔡德佳《
專輯·六連嶺紅旗不倒(第8輯)》(2009年,未公開出版)則記敘瓊崖黨組織以重要革命根據地為依托,堅持開展長期的武裝鬥爭的曆程。 3.在瓊崖革命武裝與瓊崖革命“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研究方麵,丁靜、魏如鬆在《海南日報》上發表的《椰子寨戰鬥:23年紅旗不倒的發端》(2011年)描述了瓊崖革命先烈在“椰子寨戰鬥打響了瓊崖武裝革命鬥爭第一槍,在瓊崖豎起一麵鮮明的武裝鬥爭旗幟,瓊崖革命從低潮轉入高潮,揭開了一幕烈火與鮮血交織的壯烈畫卷。” [3]符樹森《海南戰事100例》(2004年)記錄了海南武裝鬥爭紅旗不倒的光輝曆程。 此外,程昭星的《火種不滅 紅旗不倒——長征時期瓊崖黨組織和紅軍的艱苦鬥爭》(2006年)一文論述瓊崖黨組織和紅軍艱苦奮鬥高舉革命紅旗,領導瓊崖人民創造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奇跡。趙康太教授在《自然地理環境與中國革命道路的戰略選擇——兼論瓊崖革命鬥爭“23年紅旗不倒”》(2000年)中指出海南島“孤懸海外、四麵環海、內部回旋餘地小等‘比較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4]使得瓊崖革命鬥爭能夠得到堅持。 (二)對紅旗不倒革命精神及現實意義的研究 王瓊文《紅旗不倒 永遠飄揚》(2006年),李德芳《瓊崖革命精神論》(2007年),何如偉《瓊崖革命武裝鬥爭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精神永放光芒》(2007年),秦應華《關於二十三年紅旗不倒革命精神內涵的探討》(2013年)等分別概括了紅旗不倒精神的內涵。何如偉《弘揚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革命精神》(1999年),作者以親身經曆及體會說明弘揚紅旗不倒精神對海南發展的重要意義。潘治宏《瓊山紅旗今更紅》(2001年)則講述瓊山今天仍繼續堅持紅旗不倒精神從而取得重大成就。林鴻範《“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經驗和啟示》(2006年)除了像以往的研究一樣分析了紅旗不倒的原因,還將革命勝利的這些寶貴經驗用以指導今天。此外,吳淑貞《密切聯係群眾 加快海南發展——紀念瓊崖縱隊成立七十五周年》(2002年),王瓊文、林夏《“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精神:海南人民前進的巨大精神動力》(2006年)都駐足於紅旗不倒革命精神現實意義的研究,還有邢詒孔的《弘揚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精神 加快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2010年)和《“23年紅旗不倒”:國際旅遊島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寫在紀念海南解放60周年之際》(2010年)亦是如此。 此外,一係列研究“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論文、報刊也如雨後春筍一般陸續出現。這些文章主要出自趙康太、邢詒孔等學者,今日海南、海南日報等一批報刊讀物和以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大學為主的黨史研究單位。時至今日,“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經驗與精神都值得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借鑒和弘揚。通過上述分析梳理,我們可以看到瓊崖革命“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存在一些重複研究的現象,我們也看到近年來出現了更加“務實”的研究,期望分析瓊崖革命“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一係列研究成果可以為以後的研究指明方向。(作者單位: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2]趙康太.瓊崖革命研究六十年的曆史回顧[A].中共海口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共瓊崖一大舊址管理處.旗幟飄揚—中共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人物研究論文選[C].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0 [3]丁靜、魏如鬆.椰子寨戰鬥:23年紅旗不倒的發端[N].海南日報.2011 [4]趙康太.自然地理環境與中國革命道路的戰略選擇—兼論瓊崖革命鬥爭“23年紅旗不倒”[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