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惠施認為上述看法是最為博大的了,遊觀天下並曉諭各處善辯的人,天下一切喜好爭辯的人無不相互津津樂道:卵裏麵可以說是存在著毛;雞的腳可以數出三隻;郢都內就存在著天下;狗也可命名為羊,馬能夠說是卵生的;蝦蟆可以說是長有尾巴;火本身並沒有熱感;山中的回音證明大山也生出了口;車輪永遠不會著地;眼睛也可說缺乏看視的能力,指認外物永遠達不到事物的實際,即使達到實際也會無窮無盡;烏龜可能比蛇還長,角尺不能畫出方形,圓規也不能用來畫圓;榫眼與榫頭不會完全地吻合;飛鳥的身影也可說不曾有過移動;飛逝而去的箭頭有停留、也有不曾停歇的時刻;小狗可以不是狗;黃馬、黑牛的稱謂可以數落出三個;白狗也可以叫它黑狗;稱作孤駒應該說它不曾有過母親,一尺長的棍棒,每天截取一半,一萬年也分截不完。喜好爭辯的人們用上述命題跟惠施相互辯論,一輩子沒完沒了。
桓團、公孫龍等善辯之流,蒙蔽人們的思想,改變人們的心意,能夠堵住別人的嘴,卻不能折服人心,這就是辯者的局限。惠施每天用其心智跟人辯論,獨自跟天下的辯者製造出這麼多奇談怪論,而上述就是他們論爭的大體情況。
不過惠施的口總是說個沒完,自以為最有才氣,說:“天地偉大啊!”他實在是心存壓倒他人的雄心而又不真正懂得道術。南方有個奇異的人名叫黃繚,向他詢問天為什麼不會墜落、地為什麼不會塌陷,詢問風雨雷霆形成的原因。惠施一點也不謙遜立即回應,不加思索地就作出答複,廣泛闡述事物的規律與原理,說起來絮絮不絕,話多而無休止,還認為說得太少,把許多奇異的東西也添加進去。他處處違反人的實情,卻一心求取超人的名聲,因此他總是跟眾人不合適宜。他內心修養十分薄弱,而追逐外物的欲念卻又十分強烈,他所走的道路真是彎曲狹窄的哩。用陰陽交構化育萬物的道術來考察惠施的能耐,不過就像是一隻蚊虻在徒勞地嗡嗡作響。他的言論對於萬物有什麼用處!不過充分了解事理的某一部分還是可以說十分突出的,如果能夠尊崇於道也就接近於道術了!惠施不能夠在這方麵安下心來認真下點功夫,離散心神於外界事物又從不知道倦怠,最終隻不過得到善辯的美稱。可惜啊!惠施的才氣,放蕩不羈而無所獲,馳逐於外物而不知返歸本真,這就像用聲音來遏止回聲,又像是為了使身形擺脫影子而拚命地奔跑,實在是可悲啊!
活學活用
暗中交易,禍患無窮
莊子像老子一樣注意到了“藏與亡”的關係,老子有“多藏必厚亡”的忠告,莊子有“無藏故有餘”的感悟。隋代初年,任西安州刺史的梁毗,是一位像莊子所說的率性而不失“本身”的人。他管轄區域內,“蠻夷”酋長一度相互攻奪不已,攪得中國西部疆土很不安寧。一些酋長紛紛向梁毗送禮,有的竟把黃金直接放到他的座椅上。梁毗麵對禮品黃金,竟失聲慟哭起來,說:“此物饑不可食,寒不可衣,你們爭相送此重禮,無非為來籠絡我。以此相滅,等於以此殺我。”他一概拒絕收受禮品,結果卻感動了酋長們,他們不再相互攻擊。
莊子始終認為,在生命存在過程,人們為了維護利益,努力獵取財富名利,但很少有真正的成功者。隻有少數人能夠保持長久,這是為什麼?是因為這些人把持了一條符合自己信念的人生規則,也就是走在不對個人生命傷害的正確道路上。
現在畢竟是物質社會,不可能讓人放棄對物質的需要。莊子並沒有教導人們放棄物質需要,但是,他看到了人性的另一麵,人們對物質,包括對權力和地位的追求,常常難以滿足,於是他告誡人們不要貪得無厭。隨著地位的提高,人往往會驕傲自大,這樣,反而會給自己種下禍根。或許你會說,不一定全是這樣,某某就做得很好,權力高而不驕奢淫逸,發了財而不為所欲為。“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是呀,莊子就是要刺激人,說人做不到而讓人做到了,你看他多有智慧啊。
為了不做對不起他人的事,在行動之前,要審查自己的良心,是不是缺失了。在行動中,讓良心起調整和監督作用;在行動後,良心對行動的後果進行評價和反省。“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做人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記住這句話,對你做人處世大有益處。你無愧於人,對方自然對你信任,你何愁不被人接納與認可呢?這是一種積極的進取,相反,如果瞞著人做了虧心事,雖然得到了便宜,但實際上卻是一種境界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