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快樂工作並非沒有方法。就像這兩位商業領袖所說。隻要你把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業,隻要你竭盡所能地將工作做到最好,快樂工作的情緒自然會到來。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結論:要想快樂工作,首先就必須理解你的工作,並勝任你的工作。
在職場上,一直都存在一種普遍的現象:工作若幹年以後,很多工作者對待工作的態度都會漸漸向故事中的第一個石匠靠攏——剛入行時的工作激情在不知不覺中流逝。對現有工作更多是一種忍耐,沒有絲毫享受到工作的快樂。
工作的內容和性質沒有發生改變,工作者的態度卻發生了改變,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一般來說,工作的快樂分為短期快樂和長效快樂。短期快樂是一種新鮮感,隨新鮮的感覺消失而消失,是最不可靠的。長效快樂則來自對所從事工作的理解和勝任。理解,也就是深刻地知曉工作的意義和價值,能夠將自己的人生理想與工作理想進行科學嫁接;勝任,也就是能夠做工作的主動者,能夠運用自己的智慧與能力把每項工作都做到最好,進而享有工作成效所帶來的快樂。
理解是對工作的認識,勝任是對工作的把握,這二者都是快樂工作的底線。沒有理解。就不能收獲為理想而奮鬥的快樂;沒有勝任,就會有無窮無盡的工作困境纏繞著你……
如果你能將工作看作是愉快地帶薪學習;
如果你能常常對自己說:我是為夢想而努力工作的;
如果你能常常告誡自己:工作乏味,不是工作的問題而是自己的問題:
如果你能意識到:把工作做到最好,是快樂工作的最佳良方
那麼,相信你就已經進入了一種快樂工作的長效狀態。這種快樂,不僅會徹底改變你現有的工作狀態,甚至會完全顛覆你的人生狀態。令你更富激情地去點燃自己的工作夢想、人生理想。
每天都有24小時,每天我們都要經曆8小時的工作時間。在這一天的1/3時間裏,如果你不快樂地工作,就是對自己的夢想不負責、對自己的人生不負責。要知道,我們的工作中從來不缺少樂趣。在工作中感受不到快樂的人。往往是因為缺乏發現樂趣、感受快樂的心。
把握好生活的節奏
開心的人知道適當的放慢節奏,在人生旅途中欣賞周圍的美景,體驗生活的樂趣。而鬱悶的人總是嫌腳步太慢,從而淪為速度的奴隸。
現代人生活節奏太快,帶來的負麵影響越來越多。環境危機,心理疾病,比如抑鬱症,焦慮證等等,都可以從壓力與速度上找到根源。我們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這句話如果反過來就成了,“我們生活是為了更好的工作。”違背了我們生活的初衷,現在有的人卻逐漸的背離生活的主旨。
現代人也已經開始反思快節奏給我們帶來的危機。
1986年開始,意大利人CarloPetini推動“慢食運動”,“慢食”新的方式,體現”慢“的態度。
比如說“慢食”,應該在輕鬆的環境下吃精心烹製的食品,不接聽手機,不查看掌上電腦。意大利的“慢一族”喜歡每天花兩個小時來吃午餐;法國的“慢人”們更是每天三頓飯都精雕細鏤,該有的程序一個都不能少;有些美國人還在自家院子裏種菜,從頭到尾地享受食物帶來的樂趣。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東晉陶淵明在1000多年前用詩詞表達了自己向往田園生活的心情。現如今,在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廣州出現了這樣一群都市人,他們為了逃離城市的喧囂,竟到市郊另辟天地開創出“懶人部落”,過上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據《羊城晚報》報道,廣州的這群都市人放棄了城裏五光十色的熱鬧,選擇到郊外山清水秀的僻靜山穀,租下百畝荒地,共同建設家園,過起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簡樸生活:在自家庭院前後種植蔬果花草、喂養雞鴨魚,’更多的時候是在釣魚、曬太陽、發呆。他們稱這種生活形態是懶人的活法,所以就叫“懶人部落”了。在部落裏,成員們實行的是“原始共產主義”,即所有建設成本和生產成本共同投入,共同勞動,勞動成果平均分配,生產以自給自足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