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美國的太平洋世紀(1 / 3)

[美國]希拉裏·黛安·羅德姆·克林頓

希拉裏·黛安·羅德姆·克林頓(1947—),美國第67任國務卿,係美國第42任總統克林頓的夫人。1947年9月26日出生在芝加哥。1969年就讀於耶魯法律學院,在這裏她認識了同校的克林頓並在1975年與之結婚。5年後生了女兒切爾西。克林頓卸任後,她積極投身政壇,2000年11月7日在紐約州參議員選舉中獲勝,當選美國國會參議員,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贏得公職的第一夫人。2007年1月20日,希拉裏.克林頓在其個人網站上宣布將參選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2008年,參加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角逐,但最終失敗,後擔任美國國務卿。

隨著伊拉克戰爭接近尾聲以及美國開始從阿富汗撤軍,美國現在處於一個轉折點。在過去10年中,我們向上述兩個戰區投人了巨大的資源。

在今後10年中,我們對在哪裏投人時間和精力需要做到靈活並有係統性,從而使自己處於最有利的地位,以保持我們的領導作用、保障我們的利益以及推進我們的價值觀。因此,今後10年美國外交方略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最大幅增加對亞太地區外交、經濟、戰略和其他方麵的投入。

美國不能掉頭“回家”

亞太地區已經成為全球政治的一個關鍵的驅動力。這個地區從印度次大陸一直延伸到美洲西海岸,橫跨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個大洋,由於交通運輸和戰略因素而日益緊密地聯係在一起。該地區有我們的一些重要盟國,還有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重要的新興強國。

在亞太地區建設一個更成熟的安全和經濟架構以增進穩定和繁榮之時,美國對這個地區的承諾至關重要。這將有助於建立起上述架構,同時使美國受益,讓我們在整個世紀繼續發揮領導作用,正如我國在二戰後致力於建立一個全麵、持久的跨大西洋的機構和關係網絡的努力已獲得成倍收益,而且我們還在繼續受益。現在正是美國作為一個太平洋大國做出同樣投人的時候,這條戰略路線是奧巴馬總統在本屆政府就任之初便確定的,現在已經產生效益。

由於伊拉克和阿富汗仍處於過渡時期,我們國家也麵臨著嚴重的經濟挑戰,美國政壇上有些人叫我們不要重新定位,而是掉頭回家。他們尋求減少我們的國外參與,主張優先解決緊迫的國內問題。這些衝動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是受到誤導的。那些說我們不能再繼續參與全球事務的人完全是本末倒置一一不參與的後果遠非我們所能承受。從為美國企業打開新市場到遏製核擴散,再到保持商務和航運的自由通行,我們在國外的工作正是我們國內繁榮和安全的關鍵所在。60多年來,美國頂住了此類“回家”論調的牽引力和這些論點所隱含的零和邏輯。我們必須再次這樣做。

在我們的邊界之外,人們也在揣測美國的意圖,不知道我們是否願意繼續參與並發揮領導作用。在亞洲,他們問我們是否真的會長期駐留,我們是否有可能再次因別處發生的事件而轉移注意力,我們是否能夠做出一一並保持一一可信的經濟和戰略承諾,以及我們是否能夠以行動來落實這些承諾。

亞洲對美國未來極其重要

利用亞洲的增長和活力是美國的經濟和戰略利益核心,也是奧巴馬總統確定的一項首要任務。亞洲開放的市場也為美國進行投資、貿易及獲取尖端技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國國內的經濟複蘇將取決於出口和美國公司開發亞洲廣闊和不斷增長的消費群的能力。

在戰略上,無論是通過捍衛南海的航行自由、應對朝鮮的擴散問題還是確保該地區主要國家軍事活動的透明度,保障整個亞太地區的和平與安全,對全球的發展越來越至關重要。

正如亞洲對美國的未來極其重要一樣,一個積極參與的美國對亞洲的未來也極其重要。該地區渴求我們的領導作用和我們的商業貿易一一也許比現代史上任何時期都更迫切。我們是在該地區擁有強大的聯盟網絡的唯一的大國,沒有領土方麵的野心,卻有維護共同利益的長期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