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巴爾的摩,犯罪者視為天堂的城市。
械鬥,毒品,各種想象不到的混亂充斥著這個城市。
很難想象,一個毗鄰紐約大都市,坐擁良港的城市竟然會成為黑幫以及混亂的代名詞。
城市西北荒原,偏僻的荒郊向來不會吸引人定居。
唯有枯草和幹涸的河流能夠體現這片地區的麵貌。
巴爾的摩監獄正坐落於此。
一個犯罪率居高不下的城市,監獄幾次擴建才堪堪適應激增的人數。
修繕過後的監獄環境好了很多,兩人一間的牢房並不擁擠。
而看守更是極其嚴格,但並不虐待服刑人員。
崇尚基督教的國家渴望用教化來平息犯人的罪惡。
在監獄正中,是一處寬廣的室內廣場,15畝大小的廣場僅僅比標準足球場稍小一點。
廣場的正中間是整個監獄唯一的一個籃球場地。
水泥地板外加幾條紅色油漆線成為整個監獄最為神聖的地方。
圍繞著籃球場的是一係列運動器材和休閑器材。
最邊上則是兩層的看台。
每天早晨5點種,犯人吃過早餐後,就會被驅趕到室內廣場進行鍛煉。
而兩層看台即為獄警監視的地方。
接近兩千數量的犯人進入室內廣場稍顯擁擠,男女犯人混合在一起,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
而獄警對於室內廣場發生的事情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不發生暴亂一般不會插手。
物極必反的道理都懂得,對犯人管理太過嚴苛,隻會激起他們的反抗之心。
2013年5月,一輛普通的警車押送著七位服刑人員緩緩駛進監獄。
一個黑壯的獄警馬上迎了上來,黑色的警服被撐得鼓鼓囊囊,仿佛與整個人融為一體。
光溜溜的腦袋配上一個特大號的膠棒棍,足以讓犯人生不起一絲反抗之心。
這便是這座監獄的“統治者”,獄長馬丁。
每位服刑人員都對他又愛又恨,他不會打罵羞辱犯人,甚至還將犯人當作家人對待。
為服刑的犯人爭取更好的資金改良飯菜和環境。
但如果出現暴亂或者逃避勞動改造等行為,必定得到他的暴力鎮壓。
因此十幾年下來,沒有一位在這裏服刑的人敢頂撞他。
哪怕背地裏一個個都是狠角色,當著馬丁的麵,也不會顯露出來。
“嘿,肯。這次怎麼帶了一群小毛頭來啊!”還沒等警車停穩,馬丁就圍了上來。
看著車裏卻是幾個青少年。不由得一愣,隨即笑著問道。
“哈哈,別看他們小,一個個可凶的狠呢。”
停下車來,警車上率先走下來了一個痩高的白人青年,赫然就是剛剛提到的肯。
盡管嘴上這麼說著,但是這位警察卻絲毫沒有害怕之意。
舉止投足間可以看出這位警察必定受過良好的軍事教育。
“交給你了,好好改造哈。”肯嘴裏說著,眼神卻看向這七位小青年。
順手把手銬鑰匙丟給馬丁,然後打開了車門,示意這七個人快點出來。
“這就是你們的新家了。”
“你們會喜歡上這裏的。”
馬丁接著肯的話補上了一句,然後兩人對視一眼,顯得基情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