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炎黃文化博大精深,淵源流長,璀璨多彩,四域生輝。在此輝煌璨爛的文化寶藏中,有一瑰寶,有一奇葩,它就是《易經》。
《易經》是中國古代群經之首,相延六千多年,亙古常新,重放異彩。歐洲哲學權威榮格(CG.Jung)曾說:“談到世界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在科學方麵我們所得到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後來事實所推翻,唯獨中國的《易經》,亙古常新,相傳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價值。而與最新原子物理學有頗多相同的地方。”
這段話正道出《河洛易》的心法;“中國文化”的根源;《周易》的價值觀;《易學》中的智慧;“萬理”、“萬事”之母;恒卦中的“久於其道”之易鑰。
美國國際易經學會主席、易學權威中英博士精微的概括:“《周易》是生命的學問,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不僅是古代的,也是現代的,更是未來的。”
由是觀之,《易經》是“經典中的經典”、“哲學中的哲學”、“智慧中的智慧”。莫怪乎二十世紀初英國國際曆史學家、社會學家湯恩比曾預言:“十九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二十世紀美國人的世紀,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由於中國文化的本質為陰陽哲學——《易經》。”
湯恩比的預見,曆經數十年來,已被許多世界知名思想家、政治家、科學家、易學家所接受。
由此,我們深信,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二十一世紀是智慧文明的世紀,二十一世紀是道德教育的世紀。總之,二十一世紀“易經文化”將重放異彩,“易的精神”將成為時代精神,“易的智慧”將再造輝煌。
周易學會《易經》教育班,就在這種引領之下,本乎“繼往開來”之宗旨,宣揚“易道心法”之內涵,提倡“易經生活化”的實用。
自一九八一年始於台灣台南市、經國學會、永康市三村大禮堂、開朝服務站、高雄縣、旗山鎮公所、高雄市、中部、新竹、台北市、台北縣新壯的三十四期大壯卦,前後二十四年的光陰。此其中,參與研易之學員,來自各階層,士、農、工、商、政不一而是,在大家虛心求易,中孚至誠下,互相熟悉,凡是進入易經班的學員可發現一道“祥和之氣”,而研易的過程,不忘“易經生活化,生活易經化”的意義。離開殿堂後,仍不忘“辛苦加快樂”。於是在大家誠心深入易理後,不但易道不覺深澀,且倍感實用。
經由“生活易”的尋根探源,直呼孔子《易大傳》的“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之啟示,進而努力於“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的久於中庸之道。
若能契應《易大傳》的哲理,握住“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始能識得一部《易經》觀天下,不離“易簡則天下之理得矣!”(《易大傳》)的訣竅。
綜上,則知易道“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易大傳》)的真實義之後,人人皆可效法宋朝周敦頤所謂:“聖希天,賢希聖,士希賢”的境域。
體會《周易》第二十六大畜卦中的“剛上而尚賢”、“不家食吉,養賢也”(彖辭)及第二十七頤卦中的“聖人養賢以及萬民”(彖辭)與第五十鼎卦“聖人烹以享上帝,而大烹以養聖賢”(彖辭)的得中正之位,無往而不利之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