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厭惡或憎恨的,必定報應在你身上。因為一個人若是心懷憎惡,他的意識中就會生動地浮現出他所憎惡的畫麵。
隻有豁達的心境才能將這惱人的畫麵擦除。
(參見《人生的遊戲和遊戲規則》。)
我舉一個例子。有一位女士,愛慕一個男士。但是這位男士總是在她麵前喋喋不休地談論他那些迷人的表姐表妹。
她又妒忌又氣惱,後來,那位男士逐漸淡出了她的生活。
後來,她又遇到另一位男士。在交談的時候,那個人也開始談論自己的表姐表妹們。
她開始的時候仍然十分反感,但隨後就笑了,她覺得這些“表姐表妹”們總是在她的生活中揮之不去,都像是舊友故交了。
於是這次,她不再惱恨。她祝福天底下所有的表姐表妹,並對她們報以善意,因為她知道,如果自己不這麼做,她所遇到的每一位男士都會有數不完的親戚要說。
她的豁達和善意果然奏效,後來,再也沒有人在她麵前提起過“表姐表妹”。
很多人就是因為類似的原因,而在生活中反複遭遇不快的經曆。
我認識一位女士,她總是喋喋不休地對別人訴說自己的煩心事。她會到處對人說:“我快被煩死了!”然後等著別人對她報以同情。
毫無疑問,她越是抱怨自己的遭遇,她的處境就越艱難,因為,她因自己的話“而受譴責”。
她應當用自己的言語來排解困難,而不是雪上加霜。
比如,如果她總是對自己說:“我向心中的基督卸下重負,重獲自由。”而不是訴說自己的不幸,這些遭遇就會淡出她的生活,因為“因你的話,要定你為義”。
“我將要賜給你,你所看見的土地。”
人們總是在不停地收獲自己在內心世界中所播撒的種子。
我舉個例子。有位女士急需用錢。她走在路上,心中默默祈禱,祈求上帝立刻滿足她的願望。
她低下頭來,真的看到腳下有一張兩美元的錢幣,於是她彎腰撿了起來。
站在一旁的大廈門衛對她說:“女士,你撿的是不是一張鈔票啊?我還以為是口香糖的包裝紙呢。好多人都從上邊踩過去了,可是你一來,它馬上像樹葉一樣翻了過來。”
別人心中想的是貧窮,因此踩著它徑直走過;而她卻憑著對上帝的信仰和求告,讓這錢在她麵前打開。
生活中的機遇也是如此——有的人看見了,抓住了;而有的人則熟視無睹,失之交臂。
“沒有實行的信是死的。”
一個信徒若是想讓自己的祈願成真,就要積極行動。
例如,有位女士求我為她祈福,幫她找一個房客。
我送她一句話:“我感謝我主,因他將我的房間租給了合適的人,一個和我心意紳士,租金合理,事事順意。”
幾個星期過去了,她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房客。
我問她:“你是不是誠心信仰上帝?你有沒有付諸實行?你有沒有跟從內心的每一個指引呢?”她回答說:“我心裏有預感說應該給這房間安個燈,不過我沒有錢,所以決定不買了。”我對她說:“你要是不去安這個燈,這房間就永遠別想租出去了。因為你一旦去買燈,就是將你的信仰化作行動,就能讓你的內心真切地覺得事態真的朝這個方向發展了。”
我問她:“這燈要多少錢?”她回答說:“四美元。”我驚呼:“就四美元!就把你和那位紳士生生隔開了!”
她於是興衝衝地跑去買了兩盞燈回來。
大約過了一周,紳士就上門了。他不抽煙,還提前結清房租,而且處處都符合她理想的標準。
除非你像個孩子一樣,親自動手,否則你的夢想永遠都實現不了。
(參見《人生的遊戲和遊戲規則》。)
“沒有願景,民就消亡。”我們隻有明確目標,遙望自己的應許之地,才不至於消亡。
我們常常在某些鄉村小鎮上看到這樣的情形,一群人圍坐在火爐邊,整個冬天都無所事事,因為他們“胸無大誌”。
人人心中都有一片未開發的土地,一座金礦。
我認識一個人,他住在一個小鎮上,人們都稱他為“木蘭花查理”,因為每年春天,他總能找到第一朵開放的木蘭花。
他是個鞋匠,但是每天下午,他都放下工作,去車站等候一班從一個遙遠城市開來的四十五次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