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海岸與溫哥華島之間的海灣,一艘輪船上正在舉行一場不同尋常的音樂會。人們帶著擴音器、電吉他等樂器來到輪船甲板上,然後在樂器的伴奏下,開始唱起歌來。

這場音樂會沒有一個聽眾。難道是在排練嗎?不是。過了一會兒,聽眾出現了,但不是出現在甲板上,而是在海水中,這些音樂愛好者是一群海豚。

海豚一個個頭朝上,垂直佇立在水中,把頭和前鰭肢露出水麵。甲板上的人們立即戴上耳機,耳機與水中聽音器聯結。通過耳機,人們聽到了海豚的騷動聲、尖叫聲,最後聽到了它們的“歌聲”!這種歌聲好像風笛聲一樣美妙。甲板上演奏的每章樂曲,都能在水中引起相應的反應。人們就這樣與海豚用“音樂的語言”相互交際了幾個小時。

有一位研究人員非常了解海豚的性格,他相信海豚不會傷害他,他縱身跳進海水中,與海豚相聚在一起,然後遊回海岸。這時,船上的人看到陪同他一起遊回的,是一支海豚的隊伍。這位研究人員說,海豚不但不攻擊人,而且一般對人都很友好,他在長期的研究過程中,沒有發現海豚傷害過一個人,這種智力發達的動物很通人性,對人有著特殊的感情。

澳洲、非洲和美洲發現的一些岩石雕畫表明,在古代,人類的祖先就在海上同海豚有過親密的交往。研究人員認為,人若能學會和掌握海豚的“語言”,那麼,就有可能利用海豚來揭開海洋的許多奧秘。

前蘇聯的研究人員闡明了許多有關海豚“語言”的規律性。他們在同海豚的交往中,非常注意研究海豚“語言”的差異性和複雜性。通過繪製海豚“語言”分析圖,可以清楚地知道,海豚之間的交往活動在方式上與人類近似,海豚似乎也具有說話能力。

科學家們試圖揭開海豚“語言”的密碼,但還沒有取得成功。目前,一些研究人員仍在不懈地進行探索,以期早日解開這個謎。

費爾南德島:海豚之島

巴西附近的費爾南德島由火山形成,幾乎沒有什麼土壤,地麵含鹽量高不適宜植物生長,因此大部分地區非常荒蕪,不適宜居住。很久以前隻有海盜將此作為避風港。18世紀葡萄牙人占領該島,建造炮台,修築監獄,此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費爾南德島都是作為葡萄牙人關押犯人的監獄。

地麵上雖然荒蕪,海麵下卻是海洋生物的樂園。強烈的海浪侵蝕著火山岩,形成許多水底洞穴,各種各樣的熱帶魚類成群結隊生活其間。海浪推移著海水,大量的綠色海藻飄來飄去,行為古怪的魚把石頭從這一堆搬到那一堆,清道夫蝦在洞穴門口揮舞著白色的觸須和手臂招攬過往遊魚前來接受免費的按摩清理服務。趴在海底害羞的鯊魚,躲藏在沙子中的扁平的鰩魚,長相凶惡眼露凶光的海鰻……實在令人目不暇接。

曾經有一艘巡洋艦觸礁沉沒,筆直地落到一百多英尺深的海底。許多年過去了,船身上都覆蓋上了海藻和海綿,成群的魚也把這裏作為自己的家。這裏是有經驗的潛水員潛水的好地方,船內一切都保持原樣。當時船沉沒得非常快,船員倉皇逃生,連東西也來不及拿走。船艙中,衣櫃中掛著製服,桌上的電話,航海日誌都完整地保存著。

費爾南德島東南部風急浪高,北部海麵卻風平浪靜。北部的海豚灣是長吻海豚(又叫飛旋海豚)休息、嬉戲、交配、產仔的港灣,生活著大約600隻長吻海豚。它們白天在海豚灣裏居住,入夜後出發到遠處的深海覓食。長吻海豚是體型較小的一種海豚,它們能躍入空中,轉身、旋轉,拍打海水,簡直是海中的雜技員,這也是又稱它們為飛旋海豚的原因。這種獨特的飛旋似乎不僅僅是它們的娛樂,從空中落回海水重重的拍打在海水中能夠傳到很遠的地方。當海豚群準備離開港灣前往深海的時候,海豚開始頻繁地飛旋,似乎是一種出發的前奏。海豚的家族十分民主,集體的活動必須得到全體成員的通過,當每一隻海豚都準備好要離開時,海豚群才開始離開。在前進的過程中,長吻海豚也常常躍起飛旋,似乎告訴其它海豚自己的位置。其他種類的海豚雖然也能躍出水麵,但都沒有飛旋的動作。研究人員曾經在一群寬吻海豚中驚訝地看到有一隻能做飛旋,仔細一看是一隻長吻海豚,可能是寬吻海豚收留了它。海豚群在深海中的覓食情況人們所知甚少,還是一個待解的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