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堅持”不等於“善始善終”(2)(1 / 3)

那些做大事的人有自己做事的原則,他們從不滿足於平庸之道。他們不會將自己局限於從前人已走過的路,他們絕不滿足於其他人那樣的做事風格,他們追求更好。他們總是將交代的事情做得漂亮又深入,就是這樣的高效率和深入,注定了他們工作的質量。就是這樣凡事都爭第一的不斷努力的精神,使他們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據說,丹尼爾·韋伯斯特是在他的國家做雜燴最棒的人,因為他在任何事情上都不願落人後。這是涉世入職之初很好的決心,永遠不做第二。不管做什麼,都要做到能做得最好的程度,用盡全力,遠離低劣和假冒。凡事盡最大的努力,作最好的選擇,做最好的自己。

到處我們都可以發現普通平庸的人——比如那些做事死板老套的文員,和那些笨拙生硬的機械操作人員。這些人永遠都脫離不了平庸,永遠都隻能在普通的崗位上工作。他們不肯吃苦,不憑真心做事,不追求上進。

除了缺少上進的欲望和努力外,還有因素會促成一個人永遠隻是安於現狀,比如揮霍、壞習慣、忽視健康、缺少文化教育等等。如果一個人揮霍成性,他對問題的理解會鈍化,他會不斷墮落,如果不是三等人,那也隻能算作二等人。這樣的人,花天酒地,耗費了所有的精神和體力,最終就像寒風中的落葉一樣,消耗殆盡,弱不禁風,能算是半個人,但絕不會被稱為是成功者。

每個人都知道會讓人墮落不前的一些壞行為。男孩子們學年輕人抽煙,希望自己顯得成熟。然後他們沒法戒掉,因為他們已經上了癮,盡管吸煙是不自然、有害的習慣。人會由於很多原因而酗酒,但是不管是什麼原因,他們不能既想做成功者又成天酗酒。另一種形式墮落的發展是因為對愉悅的過度追求,但最肯定、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成為平庸之輩,永遠都落後於任何意義上的成功者。

每一次放縱,都會最終控製你自己,將你拽入下一等級。讓你在道德、榮譽、地位、財富和幸福的賽跑中處於劣勢,粗心大意使身體走上下坡路。經濟學家所講的隱性集團就是指的那些處於最優標準之下的人,有時他們處於下等人是因為對他們負責的人也是在下一等。但是多年過後,如果一個人還是這樣的不上進,那麼就是他自己的責任和問題了。在我們的國家,教育甚至是良好的教育,對每個人都是可能的。沒有得到最好的教育,不論是書本的知識還是實際業務的訓練,都會使人落入第二等人的行列中。

在這個充滿機遇的時代,在這個處處需要優秀人才的時代,我們沒有借口為自己的無能推脫,沒有理由為本該成為佼佼者的自己,墮入劣等而辯護。

隻有當最優秀的人才無法獲得時,人們才會退而求其次。隻有當你稱職時,你才有資格穿一等的衣服,吃一等的食品。那些沒有資格的人,也向往著這一切。二等人和二等用品一樣不受人歡迎。隻有當最優秀的資源稀缺或者高到天價的時候,人們才會接受二等人。如果你使自己成為了精英,不管所處環境如何、時機如何,不論你是哪一種族是何種膚色,你都會成為炙手可熱的人才。如果你是行業的精英,不論職業的高低貴賤,你都注定會成功。

社會並不要求你要做個醫生、律師、農民或是商人。但是它希望你是一個不論做什麼都做得對,都全力以赴,都幹勁十足的人。社會需要的是在自己的行業在自己的領域裏是精英的人。

當被認為是他所處的時代最聰明的人的丹尼爾·韋伯斯特,被要求在國會尾聲階段上台回答問題的時候,他說:“除非我已經自己有所準備,不然我不會作任何演講。既然現在我沒有準備,所以,我將拒絕對這個話題發表講話。”

狄更斯從不會在觀眾麵前演講,除非他之前已經對選段有了充分的準備。

法國偉大的小說家巴爾紮克,有時會花費一周的時間隻寫出一頁的內容。

麥柯裏迪,當在英格蘭、愛爾蘭和蘇格蘭鄉村的小劇院裏在為數不多的觀眾麵前表演時,總要事先排練,就好像是要在世界大都市中坐有上百萬觀眾的大劇院中一樣。

成功的人都做事專注如一。天才總要曆經無數的考驗,吃盡無數的苦頭。困擾著很多美國人的問題是他們認為他們可以用任何劣質的、懶散的態度融入工作中,生產出一流的產品。他們沒有意識到所有偉大的成就都來自於一心一意,來自於刻苦勤奮和對最細節之處的關注。如果沒有養成做事貫徹始終、準確無誤的習慣,年輕人是不會取得偉大的成就的。盡管擁有拿破侖般的雄心壯誌,散漫、三心二意、做事半途而廢的態度也會毀掉一個年輕人的前途。